第66部分 (第2/4页)
虫鼠蚁多雾障,朝廷发落犯人,不是往南疆、北川,就是往那儿,因此,在很多人眼里,那里就是荒蛮之地的代名词。可南缅靠近缅丁,缅丁气候温润,盛产稻梁,郑原不过稍微散布出高价收购粮食的消息,马上就有土王派人前来接洽,不出两天,二十万石粮食就到手,这还是郑原头一次跟芸娘做生意,不敢做过大,婉拒了几位大粮商的缘故,不然更多。
可这也让郑原赏到了甜头。那些大粮商阿谀的眼神,族里地位的提高。。。。。因为听说他是替一位权高位重的王爷办事,族里给予了许多便宜,连带着,对他的态度也不愿意起来,更看重更亲切了,这一切都让郑原感到得意、满意。
他想这是一个机遇,我要抓紧。
从缅丁运粮到北平府不容易,可利益的驱动是巨大的,郑原高价请了人手,一路上又有将军府的人的保驾护航——郑原这才感到这些人存在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这些米粮在开春后平安到达了北平府。
此时芸娘正在房间内缝制衣裳,从平安县带过来的丫鬟劝她,“小姐你歇歇吧,府里没绣娘,让外面的绣娘做也是可以的。”
从将军出征,他们家小姐就向全县府征集棉衣,不管好坏,只要保暖就成,存够一定数量,要给前线打仗的兵士送去,现在县府内,大凡会针线的,不说那些穷人家的妇女,就□□里的贵夫人贵小姐也动上手了,这些高贵的夫人小姐自然不图钱,也没几个钱,就是为了在将军、她们小姐跟前露个脸、搏个好名声,某家小姐连同府里大小丫鬟连夜缝制,连眼睛都熬坏了呢!博得她们小姐亲自上门慰问,一时间,城内“熬坏”了眼睛的夫人小姐不知道凡几,也亏得他们小姐好心,竟还一个一个上门慰问,她看不过眼劝过,结果他们小姐笑着说:不过几句说话,便得这许多好处,多说几句又如何?将军他们能得好便好,我倒是不拘。何况,一二个、二三个尚可,多了,她们又不笨——她有些不明白,可小姐没解释,她也不敢问。结果,后来果然就没那些小姐夫人熬坏眼睛的消息传出了,这才才明白一个道理:凡事不过三,同样手法用多了就落俗套惹人唾弃了。
这棉衣缝完,缝春装,她们这北平府啊,走到哪都能看到那些大小媳妇姑娘在缝制衣服,据说——也不知道谁起的头,反正就这么流行开了,好些姑娘在衣服里缝上名字门户,指不定哪位兵勇得到衣裳,说不定还能发展出一段好姻缘。据负责收集棉衣的那位管事说,翻开里面的衣服,还真三不五时能看到里面有名字,可她们小姐说了:指不定真得个好姻缘,且随她们去——
据说将军的兵丁里,光棍那是一营带一营,可怜得!
对丫鬟的话,芸娘笑了笑,没说话。那是缝给将军的,如何能假手于人。
诗里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那是母亲对游子,她是“别后密密缝”,对心上人。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那是妻子对丈夫的担忧为难,她只期望祈云安康,穿暖吃饱,所以,衣服要寄,粮草要送。
将军府不但有偿收购保暖衣物,还代为寄送物件、写信——崇威书院那些书生派上用场了:每日志愿轮班在将军府前、各主要街道,几张小桌子凳子排开、笔墨纸研备齐,大娘要给儿子写信,让他保重身体?小娘子要给夫君写信,家里生了个白胖儿子?得得,请坐。
磨墨、铺纸,提笔,人说一句写一句,然后在家属的千恩万谢、感激涕零的目光下洋洋自得:此大善,小生亦不枉读诗书。
以至于,上街为民众免费写信成了崇威书院日后的保留性传统。
就连那些江南大儒也纷纷赞誉此举:善哉!仁者之念也!有兴致大起者,更是提笔攒文,文章流传开后,将军府的善举更是名动天下,连带的,让人觉得北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