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部分 (第2/5页)

。但建武政权建立不久,足利尊与建武政权决裂,拥立持明院皇统的丰仁亲王为天皇,史称“光明天皇”。

后醍醐天皇在武力胁迫下曾一度让位,但又于1336年逃出京都,潜至京都以南的吉野山,并重开朝政。于是形成了南北朝相互对峙的局面。南北朝的对立持续达57年。

在1339年后醍醐天皇死后,南朝又经历了后村山、长庆、后龟山三代天皇。1392年,在室町幕府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压力下,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同意将象征皇位的三神器让给北朝的后小松天皇,南北朝对立才告终结。

南北朝对峙时期,自然各以自己为正统,称对方为“伪朝”,到南朝为北朝吞并之后,后代天皇均是北朝子孙,成王败寇,北朝一度成为正统。

德川幕府时期一般以北朝为正统,并承认两朝并立,如《本朝通鉴》。但在德川家康的孙子德川光国编纂的《大菊国史》中,却是主张南朝正统论,为南朝天皇立本纪,而把北朝五天皇降入列传,编写《大菊国史》纪传时,不顾北朝是当时天皇的祖先,视其为闰统。只为南北朝合一时的北朝的后小松天皇立本纪,并将此前的北朝五主附入后小松天皇纪之首。其理由是以象征天皇权威的三神器在南朝手中,故南朝应为正统。

到明治维新以后,官方态度倾向两朝并立论,但正统之争愈加激烈,终于迫使明治天皇作出了否定自己祖宗的裁决。

南北朝统一时,南朝让步的条件是恢复皇位的“两统交替”,但北朝之后并没有履约。

1910年“大逆事件”后,这件是被旧事重提,并在社会上和国会内引起轩然大波,当时的内阁首相桂太郎穷于应付,以致元老山县有朋不得不决定由天皇裁决。

明治天皇迫于形式不得不宣布南朝为正统,北朝历代天皇不列入天皇代数,但天皇地位不变。而拥立北朝的足利尊氏成为了乱臣贼子。国定教科书《菊国历史》中开始把南朝作为正统,把南北朝时期称为“吉野朝时代”。

在明治天皇亲自裁决以后,南朝正统论一时成为主流。可明治天皇不会想到,这个裁决却差点让他的孙子朝鹤天皇被剥夺皇位。

二战结束以后,摩国占领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就弄出了一个自称“南朝后裔”名叫熊泽宽道的“正统天皇”来,熊泽宽道在麦克阿瑟的支持下向朝鹤天皇要求让位。一时间弄得舆论大哗。

只不过麦克阿瑟当时的目的仅仅只是利用南朝正统给朝鹤天皇施加压力,迫使他彻底俯首帖耳,并无意改朝换代,朝鹤天皇才勉强保住了皇位,直到今天。

“朝鹤不过是伪天子,他发动侵略战争,篡夺正统的皇位,这都是北朝的残暴本性所致!”熊泽贺太郎说到最后义正辞严地说道,“我祖父熊泽宽道才是真正的天皇!”

第六百四十一章 贺太郎的野望

菊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这个雷涛倒是有些了解的。当年在华夏比较流行的一部菊国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就提到过,一休是北朝后小松天皇之子,而其母却是南朝权臣藤原氏之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休并没有得到继承皇位的机会而被足利义满逐出了宫廷出家为僧。

但熊泽贺太郎所说的熊泽宽道又是什么人,他就一无所知了。看到雷涛对此茫然无知的样子,熊泽贺太郎叹了一口气说道:“岁月磨灭了历史的印记,我们南朝的后裔却时刻未曾忘记祖先的屈辱啊!”

菊国南北朝的历史,为学术界公认的结束时间是1392年,后龟山天皇和后小松天皇在足利义满的见证下达成“明德和约”并交出三神器,南北朝就正式结束了。关于“后南朝”的说法并不常见,但在菊国和华夏均有学术著作论及这段历史。

南北朝统一后,京都幕府对待后龟山天皇及其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