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4/5页)
音箱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杂活全都是小赵的事情。
张二公子撂挑子以后,领导们都在忙着打电话解决问题,也没人来理他。小赵忙活了一个上午连口饭都还没吃,于是抓紧时间吃饭去了。回来之后,小赵见到有人正在操作音响系统,有心想过来帮个忙吧,又怕被音响老师责骂。电视台里面,像他这样的外聘人员可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小赵也不敢擅自离开,所以他一直呆在大演播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休息,随时准备着听从领导们的安排吩咐。
——————————
有了小赵的协助,叶梓的工作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他第一时间就换好了上台的服装,然后将贴纸按照不同的名目分别写好,一一粘贴在调音台各个不同的轨道下面。两支话筒也同样贴上了标签,以区分男声和女声。
接下来,叶梓抽空跟小赵稍微交谈了几句。了解到小赵之前已经学过一点,能够在调音台上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叶梓一直有点担着的心终于是放了下来。他可绝不愿意在自己演唱的时候,因为没人操作设备而出现什么预想不到的差错。做好事可以,但是将自己搭进去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聊天的时候,叶梓就已经想好了小赵接下来的工作。他的第一个指令,就是让小赵去将负责主摄像机的摄像老师请过来。
摄像老师很快过来。叶梓将调音台的音频输出与主摄像机进行连接,接着一边演唱一边调试录音电平的大小,预留了1。5分贝的余量。这样做,可以保证比赛时同步录制进去的声音不会过载。
做完这一切,音响系统这边所有的准备工作才算是告一段落,就等着选手们再次走台了。
叶梓这才第一次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取出背包里的一个黑色封面牛皮纸笔记本,拿出钢笔,在第一页的最上方,工工整整的写下一行标题:申粤香歌手大赛申城半决赛调音工作备注。标题下面,则按照选手演唱的顺序一一排列下来,每人占据两行的位置。目前,每位选手的名字旁边,还只有演唱曲目记录在册,其它地方仍是一片空白。
十五分钟以后,换好服装的选手们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再次走台,叶梓又一次不停地忙活起来。
每一位选手上台之后,叶梓都会在设备上进行着微调。有时是戴着耳机监听,有时是站在音控区内观察,有时,他也会小跑几步来到舞台前方仔细聆听。整个音响系统的声音也在叶梓进一步的调试中,慢慢地变得更加出色。
选手走台演唱完毕,叶梓都会拿起调音台上的备用话筒询问选手:混响量的大小够不够?伴奏和返听的音量是否合适?演唱时话筒的感觉舒不舒服等等,这些问题叶梓都会逐个问到。
随后,叶梓会将微调的参数、选手的意见、选手的声音特质以及叶梓观察下来可能会影响到选手演唱发挥的一些细节,全部记录在以他们名字开头的这一栏里,以供正式比赛时调音参考。
叶梓所用的这一套现场调音的方法,是后世比较推崇的做法,完全不同于眼前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的国内流行乐坛,还没有完整的现场调音概念。现在的所谓的现场调音极为简单。选手(歌手、演员)走一遍台,音响师调整好一个大致的参数就不会再动了。比赛(演出)的时候也基本上不会再次调整。音响师在现场要做的,也就是放放磁带或是cd,将伴奏、话筒的音量推子推上去也就ok了。这种方法几乎等同于机械操作,完全没有任何挑战性,根本当不起欧美乐坛津津乐道的、现场音响师是“音乐再创造艺术家”这一称号。
——————————
选手们休息的大化妆间里人声鼎沸,这一次的走台让选手们全都兴奋了起来。
优秀的音响系统、出色的话筒调试让选手们感觉自己的演唱水平好像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