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部分 (第1/5页)

除了钢琴在响……按照乐谱的记载一丝不苟的奏响着,我们再也听不到任何其他的东西。那些十年之前深深地镌刻在琴声当中独属于孙云先生的那些极具个人特点和个人魅力的乐曲陈述与个人阐释,现在已经全都消失得干干净净。

也许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实际上我们在孙云先生的演奏当中还是能够听到一些细碎的、但是已经不成体系的片段陈述,某一些片刻的惊鸿一瞥甚至还能勾起我们这些乐迷的无尽的回忆,那是属于孙云先生的天籁演奏。但是对于笔者这样的乐迷来说,我宁愿孙云先生的演奏就是一张干干净净的白纸,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沾满了墨点,却根本让人看不清上面写的、画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笔者宁可说它已经消失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剩下。也许用上这样的一种说法来加以形容,笔者的心底才不会隐隐的刺痛。

好了,写到这里笔者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继续下去。

苛责詈骂孙云先生吗?对于一位经历了十年病痛折磨之后刚刚痊愈不久的大演奏家,这样的态度显然过分。但是……安之若素的隐瞒这样的情况,笔者自问同样也无法做到。

身为媒体的记者,肩负着连接演奏家、音乐家与乐迷之间沟通桥梁的责任,笔者无法对自己的亲眼见闻三缄其口,那将是一种痛苦之上的另外一种痛苦。两者叠加,笔者将会痛不欲生。

笔者原先急切的期待着那两场复出音乐会的开始,因为那将宣告一位伟大钢琴家的再次回归。然而现在,笔者却深深的担心着这两场音乐会的开始。也许,那将给香江古典乐坛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带来职业生涯最终的滑铁卢?

笔者无法判断。

……

华姓中年人撰写的这篇文章在遣词用句方面相当温和,字里行间甚至始终带上了一点儿煽情的成分,不过无论他如何小心谨慎,这篇文章确实是打响了质疑孙云先生的“第一枪”。

这一点,可不是文章中的这点儿煽情和华姓中年人以乐迷自居就能够掩盖得了的。

随后,高瘦青年和黄胖子的文章先后发表。

跟华姓中年人的文章比较起来,高瘦青年的言辞就犀利许多。

“……孙云先生以往的历史成就笔者绝不否认也否定不了,但是在探视了孙云先生的排练之后,笔者心里有些疑问也是不吐不快。”

“还有短短四天的时间复出音乐会就即将举行,然而孙云先生的现状能够支撑起这两场音乐会吗?这是其一。”

“其二,孙云先生对于自己目前的状况作何解释?这究竟是经纪人嘴里所说的风格上的蜕变还是力不从心?或者是孙云先生并没有完全准备妥当就急于复出?如果真是这样,这是不是只顾自己而置乐迷们的利益于不顾?”

“其三,笔者认真的再次询问一句,孙云先生的十年痼疾……真的已经彻底痊愈了吗?”

这样的文章,就带上了比较浓厚的质疑氛围。

黄胖子的文章写得最为尖锐。

“探访回来之后有一个问题笔者一直在寻找答案,我们香江古典乐坛和香江古典乐迷为什么还要对一位明显已经过气了的钢琴家念念不忘?难道就因为他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荣耀吗?”

“带着这种疑问,笔者展开了一番探究和思考。”

“……因为上述种种原因,笔者非常怀疑孙云先生还有没有可能回到原来的轨迹,在笔者看来,属于孙云先生的时代已经过去。笔者认为即使孙云先生在某一天彻底恢复了自己的状态,不再以一个单调乏味的演奏机器的形象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他在钢琴演奏方面的成就也就到此为止了。”

“所以笔者坚定的认为,这样一位已经过气了的演奏家,我们香江古典乐坛和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