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3/4页)

陵县尉。半夜时分,总有戴着黑头巾穿着白单衣的小吏到县府敲门,王瑚去开门迎接他,却又忽然不见了,象这样一直过了好几年。后来(王瑚派人)偷偷地探察他,只见一条老狗,黑的头、白的身体仍象过去那样,一到县府门口便变成了人。(派出的人)把这情况告诉了王瑚,王瑚就把它杀了,于是敲门的事也就绝迹了。

二十三桂阳太守李叔坚,曾给刺史当从事史。他家里有条狗,象人一样站起来走路,家里人说应该杀了它。李叔坚说:“犬马常常用来比喻君子。

狗看见人走路,便模仿着走,有什么伤害呢?”过了一会儿,狗戴了李叔坚的帽子奔跑起来,家里的人十分惊讶,李叔坚却说:“它不小心误碰上了帽子,是帽带挂住了它的头罢了。”狗又在灶前保留火种,家里人更加惶恐不安了。李叔坚又说:“奴婢们都在田里干活,狗帮助保留火种,正好可以不再麻烦乡邻。这有什么坏处?”过了几天,这狗突然死了,结果李家便一点儿怪异的事情也没有了。

二十四吴郡无锡县的上湖有条大堤。管堤的小吏丁初,每次天下大雨,总是去巡视堤岸。这年春天刚下过大雨,他就出去巡视湖堤。傍晚的时候回家,回头看见有一个妇女,全身上下都穿着青色的衣服,撑着青色的伞,在后边追着叫喊:“丁副官等等我。”丁初当时十分惆怅,心里想留步等她,但又起疑云:“本来从没有看见过这种情况,现在忽然有个女人冒着阴雨天气走路,恐怕一定是精怪了。”丁初便快步逃跑,回头看看那女人,追他也追得很急。

丁初因而也急匆匆地走,走着走着和那女人的距离变远了,回头看那女人,竟自己跳进湖中,扑通一声,浪花四溅,衣服和伞都飞散开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只青颜色的大水獭,衣服和伞都是荷叶。水獭曾变成人的形状,多次用美色来迷惑年轻人。

二十五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公元240 年——249 年),中山国人氏王周南任襄邑县县长。忽然有只老鼠从洞中爬出来,在厅堂上对王周南说:“周南,你在某月某日要死去。”王周南急忙赶前去,却不答腔,老鼠便回到洞中去了。后来到了王周南要死的那一天,老鼠又出来了,还戴着帽子、头巾,穿着黑衣服。对王周南说:“周南,你中午要死了。”王周南还是不答腔。老鼠又进洞去了。一会儿它又出来,出来了又进洞,转了几个来回,讲了几次和前面相同的话。这时正好到了中午,老鼠又说:“周南,你老不答腔,我还能说什么呢?”说完,便倒在地上死了,它的衣帽也马上消失了。走近看它,与平常的老鼠没有什么不同。

二十六安阳城南有一座亭馆,夜里不可以在里面住宿,如果在里面住宿,总是会死人。有一个书生懂得道术,竟在那亭馆里过夜。亭旁的老百姓说:“这亭馆住不得,过去前前后后很多人在亭馆里住过,没有一个能活着的。”书生说:“没有害处,我自能对付。”于是他就住在亭馆的办公厅中,还端正地坐在那儿读书,读了很久才休息。

半夜以后,有个人穿着黑色的单衣,来到门外,呼唤亭主,亭主答应了一声。那人问:“看见亭楼里有人吗?”亭主回答说:“刚才有一个书生在这里读书。现在刚读罢,似乎还没有睡。”那人答应了一声便叹息着走了。

一会儿,又有一个人戴着红色的头巾,呼唤亭主,就象刚才那个人一样和亭主问答,也答应了一声叹息着走了。他们走了以后也就鸦雀无声了。书生知道没有人来了,就起来走到刚才那两个人呼喊的地方,仿照他们的样子呼唤亭主,亭主也答应了一声。书生又说:“亭楼里有人吗?”亭主就象刚才那样作了回答。书生就问道:“刚才穿着黑衣服来的是谁?”亭主回答说:“是北屋的母猪。”书生又说:“戴着红头巾来的是谁?”亭主回答说:“是西屋的老公鸡。”书生说:“你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