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 (第3/5页)

庄稼,百姓无收,几乎所有农户家中吃食告罄,饥民无以为食,饿殍遍地,帛州知州上报朝廷,恭帝令太子赈灾,从湖州运两百石粮食往帛州。

本来这些粮食发放下去,足以让灾民接上新粮,不至于出现饿死现象。

然而,事情却并不是这样,太子亲领赈灾之后,粮食运到,灾民不但没有减少,饿死现象也没有得到扼制。帛州北弘文县饥民暴乱,迅速集结一万余人,打入县衙,杀了知县,开了官仓,哄抢米粮。

继弘文县事件之后,安明、弘济、泰初三县相继出现饥民暴乱,与当地官兵展开混战,灾民喊出口号,不反饿死,反了说不定还有活路。一时,各县灾民纷纷响应,每到一片,必杀官开仓,哄抢一空,帛州的局势,竟有失控现象。

弘新县令陆高扬关闭城门,不许饥民进城,将城内小股哄抢的饥民以雷霆严酷手段斩杀当地,引起民愤,陆高扬索性用更强硬手段,杀饥民于街市,但略有不服气者,必杀之,宁可错杀,绝不放过。

第392章 皇后被废

一时,弘新县城里,血染街头,无故被杀者,竟达百人。

北州大侠冀百川愤而潜进城中,于陆高扬外宅将锦衣华服的他枭首,开官仓放粮,在陆高扬家中,竟藏有白银四万多两,珠玉堆积,一个区区县令,月俸不过十两银子,为官不过五年,竟然有这样的巨额之财,可见平时是怎样的刮地三尺,盘剥百姓。

冀百川用这些钱财向富户买粮,选灾民代表当街施粥,反倒将弘新县的乱势控制下来。

此事极为讽刺,朝廷选定的官员只知道搜刮,镇压,激起民变,而这个久捉不到的朝廷钦犯,反而真正为民办了事,避免了弘新县的民变,而弘新县也成了饿死人数最少的一个县。

灾民不过是求一口吃食,但凡不至于饿死,他们也无心造反。

恭帝震怒,派人彻查事件根由,原来两百万石粮食经过层层盘剥,到达帛州时已经不足五成,帛州的官员再剥去了两成,真正用于赈灾的,只有三成,而这三成之中,竟都是霉烂陈米,百姓连这霉烂之米也吃不饱,至于吃过霉米之后引发的疾病又是另一桩公案。

这是极为严重的贪墨案,大把的银子流向,最后都是指向太子。太子在帛州建了一个行馆,奢华之极,隐秘之极,最后也被翻了出来。

恭帝大怒,原本打算重惩太子,但国舅敖高德主动出来陈述此事另有下情,与太子无关。太子虽然亲领赈灾,但并未到现场,一切事宜,都是委派敖高德处理,不知道情况之严重。

行馆之事,太子毫不知情,是下面官员为了讨好太子私自建造,冠以太子之名,现下,那官员也出来认罪,摘清了太子。

恭帝将敖高德下狱,同时彻查,将敖氏朝中的党羽拔去十之六七,但太师敖鸿远毫发无伤。只是,敖氏根系,元气大伤,原本稳如磬石的太子,被皇上治了个赈灾不力之罪,着令东宫思过,罚俸一年,地位飘摇。

这是明显的丢车保帅之举,虽然伤了元气,可太子地位暂时得保。

帛州民变太过凶顽,恭帝令齐王前往帛州处理此事,齐王领命,近日出京。

敖皇后与敖太师以为这事已经告一段落,他们自认倒霉,那些被挖出的巨贪,全是太子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狗奴才们胆大包天,终于害了主子了。

他们正筹谋该怎么稳固太子之位时,却查到赈灾之事另有下情,太子监管不力,又中饱私囊,自是事实,可太子只是将三成米粮换为私财。官员层层贪墨,胆大妄为,欺瞒太子,粉饰太平,官逼民反,并不完全因为地方官贪腐妄为,竟是有人暗中捣鬼,策划精密,层层推进,让事情一步步失控的。

太子远在东宫,得到的全是一些不尽不实的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