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页)

,由它去罢,只有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可理他。“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适时的放弃。也许在你殚精竭虑时,你会得到曾经想要得到而又没得到的东西,会在此时有意外的收获。适时放弃是一种智慧。它会让你更加清醒地审视自身内在的潜力和外界的因素,会让你疲惫的身心得到调整,成为一个快乐明智的人。盲目的坚持不如理智的放弃。苦苦地挽留夕阳的人是傻人,久久地感伤春光的人是蠢人。什么也舍不得放弃的人,往往会失去更加珍贵的东西。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机会,学会放弃,才有可能获得。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印度恒河里的沙,数目多不多?假如每一颗沙子代表一个世界,你说这个数位多不多?须菩提说,当然很多!世尊。

佛陀又说:“须菩提!如你刚才所说,诸位所能提到的任何相对观念,在佛眼下都不再存在。甚至‘空’也不存在,因为‘空’就是佛,而佛就是‘空’。在佛眼中,无主体与客体,是没有绝对与相对的概念。无限的无限,是没有空间的概念。瞬息性和一发即到性,是没有时间的概念。总体性和无不涵摄性,是没有空无的概念。佛眼可摄一切眼,一沙可摄一切沙,在诸佛世界中的一切众生,所有种种不同的心,佛也是完全知晓的。为什么呢?佛法不是虚玄的,而是一个修证的事实。众生的心源与佛如一,譬如水流歧脉,源头是一,心性同源,众生心即是佛心,所以,如来能悉知众生心性。但是,众生往还六道,随业逐流,遗失了本心,在我的眼睛中啊!众生的心,包括人的心,猴的心,老虎的心,蜜蜂的心,这一切生命的心,都不是心。不是心,只是一时假名叫做心。由眼见到心,这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原子在不停运动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是不可得的。”

看到就是占有。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眼光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这是勿庸置疑的。就像做生意,你的眼光越高,将来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生活中,好眼光可以使你乐观豁达;好眼光,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好眼光,可以使看透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眼光独道路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每个人的一生,难免都会遭受挫折和失败。所不同的是没有眼光的人鼠目寸光,总是把挫折当失败,从而使每次都能够深深打击他取胜的勇气;有眼光的人能够高瞻远瞩,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还没有成功。”因为,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人生有谁不存心富有,有谁不存心未来

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第十九品讲的是“存心”的问题。存心不同,意义不同。例如你去帮助一个,如果是心存善念,真心实意的去帮助,就是行善。可是如果你另有企图,是为了达到某种邪恶目的而帮助一个人,那就是算计人。不但不是行善,反而是十恶不赦了。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样想的?假使有人用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金刚钻,金银,玛瑙等这些世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