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5页)

�!�

李隐听到“房乔房玄龄”几个字后,原本平静如常的心顿时起了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房玄龄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与杜如梅齐名,“房谋杜断”功劳卓越,为盛世大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就近在眼前的人才,李隐自是不会轻易放过。

这日天朗气清,李隐李隐与苏定方、宋正本身着便装,骑马往房玄龄的住处而去,房玄龄居住于泾水之畔的山脚下,远远遥望山畔数人,锄禾耕作于田间,且高声唱着《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歌词:“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采薇》是一篇农事诗、反战诗,其中最后一阙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更为千古佳句。

宋正本赞道:“故人云,乡有贤人,其民必慧,虽未见房先生其人,但只观此间风貌,便能知其非同一般!”

李隐勒马向农夫问道:“玄龄先生住在哪里?”

农夫道:“前面直走两里乃松竹林,先生便住在林住的竹屋之中。”

李隐谢过农夫,向前策马而行,进入了松竹交接的一片林中的几间竹屋前,四周十分的清静,只闻鸟语,不听人声。

李隐下马叩门,有一老仆出来询问,李隐道:大隋太尉唐国公之子、灵武公李隐来访。”

这老仆听力似乎不太好,李隐连说了几次他才勉强听明白,答道:“我家先生出门采药去了,恐怕没那么快回来。”

李隐听后愣了一下,心想难道要见这房玄龄,还非得来个三顾茅庐不成?

苏定方道:“将军不如先行回去,留书一封召此人来泾阳城便可。”宋正本等人也赞同此法。

李隐却不愿这样草草返回。

历史上的房玄龄,是在李世民入关中后主动前往投靠的,李隐怕稍一疏忽,他便按历史的惯性,跑到李世民那里去了,那他到时可就要后悔莫及了。

李隐环视一周,见不远处的溪水边有一座简陋的茅草亭,于是道:“此处甚为清幽,难得出来一趟,歇过脚再走不迟。”说着牵着黄骠马往茅草亭走去了。

夕阳西下,倦鸟归林。

竹屋背后的半山腰处,有两个人正坐在一个巨石上下着棋,棋盘是临时在巨石上刻出来的,一人以随手捡起的石子为白棋,一人以细木为黑子。棋盘、棋子均简陋不堪,但两人都下得聚精会神,对弈得相当激烈。

以细木为棋的是个风度翩翩的文士,下棋的时候不时的摇着手中的纸扇,纸扇中的字画均是出自名家。

以石子为棋的那人头戴纶巾,气度不凡,身边还放着个采药背篓。

棋下到这时,已接近尾声,风度翩翩的文士举起棋子,眉头紧皱,久久未能落下,显然已是大落下风。

最终,文士渭然长叹了一声,“还是玄龄兄棋高一着啊,如梅甘拜下风了。”

与文士对弈的,便是李隐此行来拜访的房玄龄了,而文士本人自称如梅,自然便是房玄龄的好友杜如梅了。

房玄龄原是齐郡章丘人,而杜如梅却是京兆郡杜陵人两人本不相识,但在大业十一年,在西河郡西河城为县尉的房玄龄忽然挂印而去,举家搬入关中,从而在杜陵结识了杜如梅。

棋虽已下完,但房玄龄这时仍盯着棋盘怔怔出神。

杜如梅笑道:“贵客来访,主人却在别处停留不归,这似乎不符合玄龄兄一向的作风啊!”

房玄龄将采药的背篓背了起来,“值此乱世,君择臣,臣亦择君,他灵武公要想成大事,若是连这点耐心都没有,便不值得我倾力相助!”

房玄龄说着便开始拄杖下山,杜如梅连忙道:“若是下山之后,灵武公李隐仍在等玄龄兄,难道玄龄兄就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