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部分 (第3/4页)
,您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我都快被您的这些动作给弄糊涂了。”
对于熊大缜这个从研制这种火炮一开始就提出的疑问,杨震想了想还是决定将自己的决策大致说明一下。在看了一下周边因为自己的到来而警戒森严的警备,而那边袁芷若和李慧兰虽然停了下来,但却没有过来打搅,而是在讨论着什么。
几个人的警卫员,也按照要求离的远远的。自己即便挑明了,也不会泄露出去、杨震才笑着对王光宇、熊大缜和张镇华三人道:“你们也见到了这种火炮的威力,对付日军现有的坦克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问题。在摧毁日军工事的时候,威力也足够用。”
“八十二毫米口径的尽管威力要比五十七毫米的大,重量也没有重多少。但对于材料的消耗量,再怎么算也要多上不少。制造三门八十二毫米口径无后坐力炮的材料,足够生产五门五七口径的同样火炮了。”
“不仅火炮随着口径的增大,加工工艺更为复杂,对于原材料的消耗也更多。同样八十二毫米的炮弹在加工程序上,相对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的炮弹要复杂的多,也要多消耗不少的时间。而在短时间之内,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在一种暂时还用不上的武器上消耗过多。”
“在威力已经足够应对日军最新型坦克的情况之下,也就没有必要在去lang费多余的,对于我们来说极为宝贵的原材料,我们还是要尽量的节省原材料和时间。尤其是在我们使用的炮钢全部依赖进口的情况之下,还是要掐着手指算计着过日子的。”
“而且对于一种新式大威力的武器来说,出场的时间越晚,保密的时间越长,越能达到战术上的突然性。在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威力足够的情况之下,杀伤力更大的八二口径还是尽可能的晚的出现在日军面前为好。”
“至于八十二毫米口径的,之所以还要缓慢的生产,并储备一定的炮弹之外。除了为今后在必要的时候换装提前做好准备之外,我还要有其他的用途。至于怎么用,现在还不能和你们说。不过也用不了多久,最迟今年年底你们就会清楚了。”
第七百一十二章 一种武器存在的价值
杨震的解释虽然没有让几个人彻底的理解,但也知道一号这么做自然会有他的用意的。作为在场的除了杨震职务最高,身为军区党委常委、军区副司令员,王光宇对杨震已经是可谓基本上无原则的信任,自然不会再问下去。
而作为一名老兵,张镇华自然也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况且作为一名自抗联二路军从新编成后,就在杨震麾下作战的老抗联。经历过之前与现在对比的张镇华,对杨震的信任和服从的盲目程度,也没有比王光宇强到那里去。
对于张镇华来说,杨震做出任何的决定,无论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自己只要服从就可以了。反正对于抗联来说,只能是好事。而且张镇华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的。
他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来说,是好的一个执行人,但并不是一个好的决策人。所以包括在开军区常委会的时候,他从来都是轻易的不发表任何的言论。更不会对杨震的决策,进行任何的怀疑。而且他知道,一号之所以这么做,肯定又是有什么特殊但是需要保密的思路。
其实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在眼下的抗联上下,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出身在抗联内的老抗联,对于杨震这个一号,几乎都是一种盲目的信服。虽说有些关内调来的干部,内心有些异议,甚至私下骂杨震**的都有。但表面上,却是不敢说出来。
除了王光宇和张镇华,现场唯一一个张嘴还想问些什么的熊大缜,却被一边的张镇华暗中拽了一下衣袖,制止了他刨根问底的举动。实际上熊大缜也知道,一号要是想说,早就会告诉自己。如果不想说,恐怕自己就是怎么问也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