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部分 (第3/4页)

资都属于严密控制的物资,审批权限在莫斯科。”

“在这件事情上,他能做的就是协调远东军区提供给我们部分旧的,苏军西伯利亚部队专用的羊皮短大衣。这种旧大衣,他们的储备数量还是很大的。以及一批制作靴子的毛毡子,但是数量不会太多。至于购买棉花的事情,现在就不要再谈了。让我们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否则容易耽误事情。”

“而让彭定杰协调美国人尽快满足我们第二批进口棉花的事情,先不说能不能谈下来。就是能谈下来,要解决运输上的问题,出口手续的问题,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问题。恐怕也很难保证在全军换装之前抵达。”

“要知道这批棉花,可是我们春天从美国订购的。这都过去几个月了,才运到苏联的港口。按照这个效率,恐怕很难在上冻之前将后续的物资运到。如果你坚持要加大供应量的话,我们必须要做好一切的准备,防止出现冬季到来部队和百姓急需的冬装无法下发的情况出现。”

“如果说华北和陕北,没有冬装还不至于过于太难熬的话。那么咱们这里,如果没有足够厚的冬装,部队不用打仗冻也冻死了。咱们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部队没有冬装的滋味,我们可都是尝过。老杨,你的想法我理解,但是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预防。”

“而且我们第二批进口的棉花,除了部分准备投入到市场保证民生供应上之外,其余的部队是准备用来纺织成棉布,准备明年春季给部队换装的。现在提前动用,明年的计划可就全部打乱了。”

“如果按照你说的那样,保障中央所需,那么我们就只能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畜牧产品上。按照根据地内羊的饲养量,在百余万只的总量来看,我想只满足部队的需要,还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再加上陕北如果能够提供一部分羊皮的话,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但是羊毛恐怕就很难了。制作羊皮大衣,需要是带毛的皮。我们总不能将羊毛剃了,全部纺织成毛线,再把羊皮扒下来做成大衣吧。那样的皮子别说用来制作冬装,根本什么都做不了。”

“一头羊就只有一张皮,我们不可能两用。而且哈尔滨的那几家毛纺厂,也就是生产一些毛线,或是制造一些毛毡子。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原材料来源,也很难在短时间的制造出足够数量的呢子大衣所需的毛呢。即便是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的苏式粗呢,也很难满足需要。”

“不过这也是一种解决办法,我回去之后与总指挥和家兄商议一下,看看尽最大努力能生产出多少翻毛羊皮大衣,或是短羊皮大衣,作为部队冬装使用。这样可以给装备这种短大衣的部队只下发棉裤,节省下一部分棉花。不过羊毛的问题,我看可以与中央谈一下。”

“苏军驻西伯利亚的部队,装备有一种到腰部下一点长的短羊皮大衣,我看还是不错的。即保暖也轻便,最根本的是节省材料。至于粗呢子大衣,我看还是算了吧。咱们那几家毛纺厂,即便是全力生产,也制造不出足够粗呢子来。而且那东西短了不起作用,长了又太笨重,影响部队的运动。”

“有那些羊毛,还不如给部队加发一件毛衣。咱们这里的气候与西伯利亚并未相差多少,单靠一件羊皮大衣,御寒的能力还是有些差。至少里面还要加发一件薄棉袄或是厚毛衣,才能抵御这北满的寒冬。”

“如果能筹集到足够的羊毛,我建议还是尽可能的发放厚毛衣。不过毛衣这东西,对别的地方妇女可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不怎么会织。但俄国人影响较大的哈尔滨妇女,可是大部分都会织。给部队下发的,又不用什么花样,只用最简单的样式就好。”

“我们完全可以我们手中的几个毛纺厂,将羊毛纺织成毛线,下发给那些妇女动员她们为我们编制一部分。还有白俄妇女,我们也完全可以动员她们协助吗。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