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 (第1/4页)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当然是这个贫民窟般脏乱差的地方,以往的对宗教人物的描写总是伟光正的,米莱却在这个作品中使用了现实主义,并且有着前拉斐尔主义特有的对细节的较真。

还是大公夫人有文化,要不是有她解说,唐宁谁都不认识,他还以为那个“使徒”是耶稣,以为那个老太太圣安妮是圣母玛丽亚,心想这圣母也忒老了点。

还有一幅米莱的成名作唐宁比较喜欢,那是一对恋人因为宗教分歧而分手的心碎场景。基督教有两大流派,比较古的是天主教,奉罗马教廷为正宗,强调教皇的权威,而后来在宗教改革中,各国君主为了摆脱教皇的控制,由约翰?威克里夫、扬?胡斯、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人发起,讲究“心诚则灵”,不再受教皇的约束,这就是另一个大派——新教。从教义上来看,新教徒所受到的精神束缚比天主教要小,所以后来的发达工业国家基本上都是新教徒。

宗教改革的过程中,法国曾经在1572年发生巴黎天主教徒屠杀新教徒的事件,这幅作品的男主角就是一位受约翰?加尔文影响的反对君主**的雨格诺派,他的恋人试图用一根象征着天主教徒的白布条束缚他的手臂,他拥抱着恋人的手深情却又坚决地排斥她的束缚,姑娘绝望地、楚楚可怜地抬头看着她的爱人。

米莱与大公夫人发现唐宁对《a_huguenot》苦有所思,以为他被感动了,其实唐宁是在想德意志与法国必有一战,因为以普鲁士为主的北德意志以新教徒为主,而法国现在仍然是以天主教为主,拿破仑三世正是一个天主教徒,若不是,他能当上皇帝才怪。

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战争对无神论者来说就是狗咬狗罢了,不过,相比起来新教更开放点,是条好点的狗,也是更自由的一些的狗。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这跟德川幕府对日本的控制是一样的,也是离江户越远的地方受到幕府控制越小,如长州藩和萨摩藩。远离意大利的波罗地海各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欧)、英国(相当靠近斯堪的纳维亚)、北德意志都是新教的大本营。

在皇家艺术学院的各位艺术家的引领下,土豪大公游览了一遍整个画廊,发现大量的宗教题材作品,终于看不下去了,对米莱说:“米莱先生,我要是提出要创作非宗教题材的创作要求,你愿意画吗?”

米莱虎躯一震,这位没文化的科学家果然有这种非分之想,他却不能得罪大土豪,说:“具体是什么样的题材呢?”

唐宁:“写实风格的画作就没必须了,因为有徕卡照相机来搞定,我需要的是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家来帮我完成一项伟大的科学幻想工程——把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大量的已经灭绝的动物化石‘复活’,想象这些动物生前的模样,生物学家们会提供很多与这些动物生前习性相关的信息,我想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画派,一旦开派,你将是一代宗师呢!你看,你连‘亵渎基督’的作品都敢画,画点有趣的科学幻想主义风格应该没有问题吧?”

唐宁越想越真,说:“古生物学家们看到动物骨骼的化石可以喜不自禁,但是普通人对这样的东西无感,我想创造的这个‘科学画派’就是要引领风潮,把民众的兴趣提高起来,嘿嘿,创作一些巨幅的恐龙油画,想必相当的有趣。我愿意为有意的画家提供这样的工作机会,完成得好呢,还有大奖。是大奖哦,不是小奖。我们可以成立一个由科学家和画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来评审最后完成的画作。当作品积攒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办科学画展了,由艺术来引领科学,啧啧,我很喜欢这样的做法。”

大土豪果然又来砸钱了,鼓吹他的“科学派”。

米莱有点尴尬地回答:“这个,我得好好想一想。”他虽然渴望大土豪的青睐,但也不敢贸然加入“科学画派”,这个搞不好是要受到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