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5页)
额在很多时候会影响申请结果。尤其是申请者多的学校,奖学金要求高的学生无疑处于劣势(财大气粗、理论上要多少给多少的Need…based学校另当别论)。
尽管如此,和其他证明表格一样,奖学金表格仍是不做假为好,收入多少填多少,需要多少填多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部分学校有针对特定学生的奖学金(比如专门给女生的、给艺术生的),需要自己提前了解所有可能的奖学金项目,与自己的条件相对照,不浪费任何一个资助来源。
申请和高考
在我看来,申请和高考需要两头兼顾。一则因为申请结果是由多个变量决定的,哪怕极其“牛”的同学也很难说一定会被录取或是一定能拿到奖学金,更别说是中介机构了(据说有和学校签过协议的中介,能保证入学,但真实性我不曾考察过,撇开不提)。二则是申请之后还有签证一关,难保能顺利通过。每年都有被“牛校”录取的“牛人”被更“牛”的签证官拒签的消息,加之未必就不会有个华裔的“赵承熙”之类的来影响签证形势,在拿到签证之前,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为了能保证结果的稳妥,在校的学习至少做到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并完成基本的作业,不要使学习拖下太多,以便高三后半年时间里能完成高考的准备(靠智商吃饭不听课也能考高分的强人超出我的理解范畴,在此不提)。保送生和自主招生考试也可以当作一条后路加以考虑,因为进入大学后在大一时还能再次申请。放弃高考意味着有可能成为“无业青年”,这样的结局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最好还是能避免则避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温暖的“家”(1)
被分入这个寝室可以算高中三年中最大的幸运。这个温馨的“窝”,给我带来的不只是安慰、支持。这三个我曾“仰慕”多时、久闻大名的室友,在两年里深深地影响了我。从学习到生活,走出校门时,寝室已经在我身上留下了永难消泯的痕迹。
Reading Time
读书,这算是寝室的一个光荣传统。
从高二开始,回寝室很少带作业、教科书。尤其晚上,一回到寝室里便是读书时间,各样文章皆来者不拒。这个习惯坚持了很久,虽然高三仅有的休息时间里都各自忙着赶作业,练字,背书,回到寝室也会尽量看些课外的书。尽管此时“看书”已经被赋予了“积累作文材料”的使命,但阅读带来的轻松从未减退。
四人看书的口味相差很大。我几乎不接触译文类的东西,总觉得文辞不畅,读起来拗口,书架上除了《九州》杂志便是古文诗词。张晨、伍丹两人在书的选择上倒很是一致,从高二时的雨果到后来的林达,颇有些同步更新的感觉。思韵的感性特色在阅读上仍然不减,席慕容的诗作、各样的散文,情感细腻且容易产生共鸣。
寝室里的阅读时间,在高二是对思想的丰富,在高三则是对大脑的拯救。后半期里,解决学习问题已不及初进高三时急切,起初的午间晚间尽量不交谈的计划也未能持久,阅读在此时便有了新的定义。成天背书答题,全是跟文字打交道,只能靠数学来刺激下大脑,久而久之,只觉得脑子如锈蚀了一般,根本不能再主动去想课本以外的东西。或许这便是高三文科生的典型表现,哪怕在日常的随意交流中脱口而出的都是“抢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盆地多夜雨,白天我懒得带伞”“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件衣服等我瘦了就能穿了”。如此下去,等到高考完,怕真的要变成浅薄无知的人了。只能依靠阅读来拯救大脑,让远去的人文气息和深刻思想回归生活。
于我而言,积累作文材料倒非紧迫工作,让头脑保持思考才是首要目标。起初是《苏菲的世界》一类浅显的哲学书,后来大脑实在太疲劳,背完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