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3/5页)

崇干和梁延发也已整装,随时可到产业园坐地迎接。

“他们两个怎么表现无所谓,关键是园内的事项要准备好。”潘宝山道,“肉畜肉禽养殖区装扮得要像,否则万一徐市长要过去看怕是不太好应付,当然了,我会把进程筹划好,让他没时间过去。”

潘宝山所说的肉畜肉禽养殖区,是让郑金萍临时凑上去的,本来产业园内有四大片区,但目前只有大棚蔬菜、禽类养殖和蘑菇种植三区投入使用,看上去有些残缺。潘宝山想了个点子,让郑金萍安排人在空闲机动区沿路搭建一排养殖棚,找了几十头肉牛和一批肉鸡放进去,作为肉畜肉禽养殖区,原先的禽类养殖区作为蛋禽养殖区。这样,“一园四区”的规模就很齐备了。

路上行进速度不快,两个小时后才到夹林,直抵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

所有的人都下了车,簇拥在徐光放周围。

这时,潘宝山才真正跟徐光放照面。

祁宏益将他引荐过来,“徐市长,这是县农业局副局长潘宝山,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的构思与筹建,均由他一手打理,有关情况还是让他介绍会比较详实。”

“哦,你就是潘宝山?”徐光放呵呵笑着,大方地伸出手来。

潘宝山一看,连忙点头带笑,两手迎上去握住,“徐市长,您辛苦了!”

“要说辛苦嘛,在基层一线更辛苦!”徐光放慢慢抖了几下手,继续笑道:“小潘局长,今天我来可不是听你诉苦的,主要是想听听这个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的发展运作和建设经验!”

徐光放话音一落,引来一阵赞笑。

潘宝山也笑了,引着徐光放步行进入产业园大门头内。潘宝山边走边观察徐光放,刚才他说话很幽默,看上去平易近人。不过潘宝山仍然觉得他身上有种威严风度,也许是到了一定位置,自然就有了居高临下的气场。

穿过产业园门头,站在清洁干爽的水泥道上,潘宝山笑着抬手一指,对徐光放说:“徐市长,这是纵向园区路,还有一条相当长度的横向路,纵横交叉,快速有效地将园内大棚蔬菜种植、蛋禽养殖、肉畜肉禽养殖和菌类种植四大片区连结在一起。目前整个产业园水、电、运输路以及照明等硬件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下一步,将注重分片区内的辅路硬化。”

徐光放点头示意,转着身子看了一圈。

“硬件设施的打造是为了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如今产业园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已步入良性轨道。”潘宝山面带微笑,身体正向徐光放,“徐市长,园区比较大,还是以车代步好一些,我向你慢慢汇报下各生产区的情况。”

“嗯,那才是最重要的。”徐光放道,“在园区发展上,骨架易拉,鲜肉难长。”

“徐市长您说得是。”潘宝山不住地点着头,“这正是我们产业园在发展中力克的难题!”

“好吧。”徐光放边上车边说,“在报纸上看到的报道,你们做得都还不错,先看看情况。”

潘宝山不敢怠慢,立刻上车带路。

先到设施大棚蔬菜种植区。鲁成升家是必去的,经过几次锻炼,他在配合采访、调研上已经游刃有余,介绍起情况来混熟明晰,还带着点煽情的味儿。

“现在外面寒风劲吹,大棚里可是温暖入春!”鲁成升乐呵呵地指着翠绿的西葫芦说,“瞧这西葫芦,长势多喜人!我家有两个这样的大棚,是主产蔬菜,此外还有两三个西红柿、黄瓜、辣椒和茄子混合大棚,年采摘量加起来可达十万斤,获利在十万元以上!”

“嗯,效益是不错。”徐光放看上去很满意,背着手走了两步,问潘宝山:“像蔬菜种植区有多少个大棚?”

“两百多个,还在不断增长中。有效益影响,发展起来很快。”潘宝山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