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部分 (第3/4页)
,显得很有高度,这完全出乎潘宝山的意料,好在是,他也做了相当的准备,还能有所应对。
“段书记旁征博引,说得很好,但我想补充几句。”潘宝山笑了笑,“省会到底该怎么摆放,其实没有具体的参照标准,更没有借鉴,得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论是首都还是省会,落在何地,是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或是地理中心?都有一定的形成原因,多是历史承留,并非全都是人为刻意安排,所以,不能说现状就是合理,只不过是因为要改变的话,面临的困难太多。举例来说,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州府城市是斯普林菲尔德,而位于州东北部的芝加哥后来却日益崛起,并成为交通枢纽。有识之士就提出,伊利诺伊州的州府放在斯普林菲尔德,有极大不便,不如迁移到芝加哥。但是,有很多人不同意,因为美国的州府所在地,当初在选择的时候,大都是瞄准了所在州的地理中心,而且自建州开始到现在,几乎就没有改变过,可以说,观念如此。就像我们瑞东,省会可不可以迁移?我觉得没什么不可以,建国以后,我们国家也不是没有过先例,瑞东迁省会,并非是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不能说不好理解。”
“潘省长你开始说省会的安置没有参照标准,更没有借鉴,最后又说有先例,那不是参照和借鉴么?”韩元捷忍不住插上了话。
“我说迁省会有先例,只是说有同样的事情,而并非是要学习人家搬迁的思路的做法。”潘宝山还是面带笑容,“我们瑞东有自己的省情,肯定要据此来制定方案和措施的。就像刚才我说的美国伊利诺伊州,州府所在地不是交通枢纽和经济发达的芝加哥,从而导致了很多不便,但也并不是说我们瑞东把省会双临就是最合适的。毕竟各自的情况不一样,不能用同一个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这就有回到开始我说的,要具体问具体对待。”
“其他人有什么看法?”段高航不想让韩元捷多说,知道在这方面他绕来绕去抵不过潘宝山。
“在像搬迁省会这样的大事上,思想和认识很难整齐划一,大家的出发点是不尽一样的。”贾万真开口了,“所以我觉得还是要从长计议。”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潘宝山哼地一笑,“贾部长,现在的发展形势有多严峻你知不知道?慢一个节凑就要步步落后,你是搞宣传的,可能看不透。”
潘宝山对贾万真冷脸训斥,没有什么不妥。但现在的贾万真也并不怎么服贴,他揪着嘴唇点着头,道:“可能我是没有完全看透,不过把省会放到松阳,人为地制造一个政治中心,到底对经济能带来多大的拉动效应?”
“关于这一点,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丁安邦及时补位,“先不说省会北移能否拉动北部经济的快速腾飞,只是从战略上讲就比较合适,从国家到省里,实行政治和经济双中心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所有人都懂两个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所以政治和经济板块也需要相互补充。从这一点看,我认为省会北迁很合适。”
“这样吧,就迁省会的问题,今天就讨论到这里,贾部长说得对,事关重大,还是要从长计议,大家会后再抽时间好好想想。”段高航眼见场面要有点失控,及时刹车,“年底了,事情多,条条线线的总结和部署都很紧张,需要集中精力应对,迁省会的议题,先告一段落。”
段高航表态终止讨论,潘宝山也没有什么意见,本来的目的就是要把事情挑起个头来,并非要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即便如此,还是引起了段高航的恐慌,他隐约间觉得潘宝山看似平和的架势下,是志在必得。
韩元捷也有同样的感觉,会后,他找段高航商量,是不是该给潘宝山制造些麻烦,分散他的精力,让他无暇顾及迁省会的事情。
“你想怎么样?”段高航觉得也有必要。
“就他主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