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 (第2/5页)
老同学,在省委党校的时候,我怎么一点都没察觉呢?”
“那会班上只有一个人知道我的身份。”郁小荷道,“你自然是察觉不到的,还有,你那会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两耳不闻窗外事呢。”
“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主动跟人家打招呼会显得过于活跃,所以干脆就听听课看看书。”潘宝山笑道,“哦,你说那会班上只有一个人知道你的身份,我能猜得出,那人肯定是万军,我就瞧见他有事没事总朝你身边凑。”
“那是瞎凑。”郁小荷摇头一笑,抬手看看时间,道:“好了,今天咱们以同学关系拉家常式的叙旧就这么多吧,工作时间可得有板有眼。”
“那是那是,改天有时间我请你喝茶,再好好叙叙旧。”潘宝山习惯性地发出邀请,不过话一出口觉得不妥,忙呵呵一笑,“咱们叙旧,叙来叙去也就是在省委党校的那点事了。”
“好啊,学校那会点点滴滴也不少呢。”郁小荷自然应答着。
“那当然,其实啊,昨天晚上我就一直琢磨,今天是不是该到书店买一本《曾国藩全集》送给你。”潘宝山笑着说。
“嗬,图书馆借书的事你还记得清呐。”郁小荷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当然记得,那是我们为数不多的交谈的其中一次。”潘宝山仰头一笑,“历历在目啊。”
“真是好记性。”郁小荷的脸颊隐约显出一丝红晕,“我都有点忘了。”
“那没事,我可以带着你慢慢回忆。”此时的潘宝山似乎放开了,而郁小荷则开始变得拘谨起来。
“嗯,好,有时间再慢慢聊吧。”郁小荷主动打破局面,对着潘宝山点点头,道:“我回办公室了,还有不少事等着安排呢。”
潘宝山把郁小荷送到门口,还没出门,郁小荷回身就扶住了门把,示意潘宝山不用出来。
也就在这一刻,潘宝山突然对每个人都是多面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就在十分钟之前,郁小荷在他的眼里还是有那么点不苟言笑甚至是带着点莫测威严的,可一番对话后,就看到了她的另一面,而且似乎还能感觉到有那么一丝丝的纯真。
也许,这就是同学之情,可深可浅,浓淡总相宜。
其实郁小荷对潘宝山的感觉,朴素地说只就一个字:好。
当时在省委党校上课那会,全班同学中郁小荷就看潘宝山最入眼。他不但思维敏锐有创新,观点总是令人眼前一亮,比如从新农村建设提升出来的新乡镇建设,而且更是勤奋好学上进,总是一个人往资料室和阅览室跑,从来不东拉西拽三五成群玩乐。还有,潘宝山长得也有正范儿,看着就有味,完全不像活跃分子万军,跟潘宝一比,怎么看都有点像反面角色。
说到万军,郁小荷对他确实没有个好印象。尤其是在万军剽窃潘宝山新乡镇建设的观点抢先发表论文后,对她更是嗤之以鼻。
其实那一段时间,万军一直在追求郁小荷。此事,得到了万军父亲万少泉的支持。在万少泉看来,如果儿子能和郁小荷结合,一个是省委秘书长的孩子,一个是省长的孩子,那可真是强强联手。
因此,万少泉也费了好一番心思,托人打探郁长丰的意思。郁长丰没直接表态,说孩子的事由孩子作主,作为家长,只是最后送出祝福就行。
话是这么说,但实际上郁长丰并没有那么大程度地放手,女儿的终身大事,他怎么能不关心?
郁长丰直接问郁小荷,感觉万少泉的儿子万军怎么样。郁小荷用一声冷哼做回答。郁长丰笑了,说那小伙子他见过,还算可以,而且也还比较有思想,能提出新乡镇建设,就说明想得比一般人要深一些。
提到新乡镇建设,郁小荷就说到了省委党校的事,说万军在课堂上与别人辩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