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1/4页)

一条宝石矿脉,再加上一个天然的港口。金秀才这笔生意做得果然划算。正好牢里有不少年轻力壮的葡萄牙俘虏,让他们来用劳力换些自己的口粮,想必不会有人拒绝。

只是这锡兰岛虽然物产丰富,却是人口严重不足,每次让金秀才出门,最后都会面临到这个问题。想想就觉得郁闷。最后李天佑无奈,只对金秀才说道,“你惹得祸事还由你来解决,一会回去大明一趟,找那唐一岑,看看能不能给这里也移些民众过来。”金秀才也无奈,继梁三之后,他也踏上了回航的船只。只不过梁三回去是为了护送梁博迁坟,而金秀才是去明朝找唐一岑。

松江知府唐一岑自从为吕宋培训过一批官员之后,就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隆庆皇帝朱载垕宣布吕宋并入大明领土之后,北京城的各大豪门就全都开始动了起来,饮宴送礼每日不断。为了就是那多出的一大片土地上的利益。

吕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这些人没有一个能说得上来。但是他们却清楚的知道,土地就等于金钱。不管是谁过去任职,提前打好基础,到时候便可以用低价来购置大量的土地。据说现在三国通市上的稻米全都是吕宋产的。若是能在吕宋站到一块好地,到时候就不用大老远去平户买米了。

朝廷里的大臣也是闻腥而动,朱载垕那里还没说后续的事,他们这边几乎就已经暗地里将有可能捞到的好处都已经分配好了。吏部已经将官员任职的名单拟好,就等着皇帝一提及此事便往上报。那些可是经过各派系协商出来的,可以完美争取利益的精英官员。

可谁曾想到,转天再上朝的时候,那皇帝却宣布,所有派往吕宋的大臣,全都由一个叫唐一岑的官员负责。那些已经谋划好了的官员们生了一肚子闷气,然后开始找这个唐一岑。

这些大员们谁也不知道唐一岑是谁,那些京官平日里谁也不会去关注一个地方上的知府,特别还是从县令刚提拔起来的知府。最后还吏部清查官员名册,才找到这个叫唐一岑的人。

随后那各种各样的帖子便由于雪花一般的飞到了松江府。对待一个知府自然不用像对待吏部尚书一样的谨慎,帖子上的话也就更加的直白了。大户们的帖子基本都是直接明码标价,而那些京官们的帖子更多的则是充满了暗示。内阁甚至直接将之前吏部拟好的名册遣人给送到了松江府衙。

唐一岑不是海瑞,虽然他也有一腔热血,但却不是不懂人情世故。每天都收到那么多的帖子,可把他给愁怀了。只是他去过启航岛,也知道皇帝和李家的关系,纵使给他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与皇帝对着干。最后无奈,只得假装没看到这些帖子,公事公办的派去吕宋一批符合李家要求的官员。

这一个举动几乎违逆了大明朝除皇帝外的所有势力,接下来的日子,可想而知这唐大人过得会有多么的凄惨。

 。。。  

第133章 朱载垕私访

北京南外城,城墙已经完全垒砌起来。但是里边的各种建筑还没有完善,由于这里的地价相对于内城要便宜许多,又有城墙防御,比起城外又安全了不少。许多外来的商户都在外城买了地块,建起了商铺。

最大的店面依然是李家的,那是栋三层的楼阁。门口的幌子上一副硕大的李字迎风招展,若是有李家的人从这里经过,定然可以认出。这幅字,就是当初李家员外李司送去竟选船徽的那副,字写的一般,但是因为幌子足够大,把字拉伸到一定的程度,字体好不好看都会产生一种气势。

李家店铺的旁边,也都是三层的楼阁,只是高度略微比李家的矮上几寸,不细看也不太明显。虽然官场上的人对李家知道的不多,但在商人们的眼中,李家的平倭寇,开通市,这就是最大的壮举。

仅仅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