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事的意义还不仅限于此,以前羌人的地盘都是李家给安排的“廉租房”,那地方不是你的,只不过我让你住而已。我高兴就让你住,不高兴你就给我卷铺盖走人。可是现在羌人终于有了自己光明正大的一片天地了,从此以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而这片天地也正是以后西夏王族的“龙兴之地”——定难五州。
不过拓跋思恭还是没能从朱三那里捞到什么好处,甚至说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九月,两军大战于东渭桥,,带兵的是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拓跋家的老二也不是个什么软柿子上来就一箭把东渭桥上的铁雀射了个透心凉,照实让黄巾军吓了一跳,大有当年张飞吓断当阳桥之势。可惜的是,他对面的不是“曹操的百万兵”而是黄巾军朱温、尚让部。朱温是黄巢头号王牌,尚让也是王仙芝手下威风八面的主儿,怕你甚么拓跋思忠?可是你小子看来也有两把刷子,遂行了一个诱敌深入之计,拓跋思忠果然中计,“殁于阵”。
拓跋思恭自己的弟弟的性命给搭上了,而这时的黄巾军也是得理不饶人,跟着他就打到富平来了。当下也顾不得什么勤王,反正自己出兵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别无他求,于是乎率军溜到夏州赴任去了。吴广成称:“《春秋》私逃书‘奔’。奔者,匹夫之行。思恭兵败,不奉王命,擅回本道,书以贬之。”其实这话未免也有些偏颇,拓跋思恭率数万党项儿郎,起兵勤王。虽说是有自己的目的,但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部族争得一方生存的土地。拓跋思忠千里勤王,血洒疆场,也不能说党项不想护佑唐朝。在当时的情况下,各方节度使又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诸镇勤王,皆以师老迁延勿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要求拓跋思恭还是和黄巾军做拼死搏斗,实非明智之举。
拓跋思恭人品倒还不算差,还没忘记唐朝的大恩,在夏州募兵,然后上表成都,请再讨贼。唐僖宗饥不择食,只要有人卖身,他统统都要。十二月,诏赐夏州号为定难军,这也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夏绥的定难军名称的由来。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拓跋思恭于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正月,再引雄兵南下,屯渭桥,受宰相王铎节制。拓跋思恭这回长志气了,亲率八千锐卒与黄巢军数战,取得了几场小胜。唐僖宗一高兴,封拓跋思恭为权京兆尹事。长安还在黄巢手中呢,拓跋思恭想做长安市长,还要先问黄巢答应不答应。
直到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兵攻入长安,黄巢东下河南地,拓跋思恭跟着李克用混进了长安。虽然首功是李克用,拓跋思恭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唐僖宗当然不会忘记这位忠臣,七月,封拓跋思恭夏国公,并赐李姓。元昊把国号定为大夏,就源于这时。在封建社会中,能被皇帝赐国姓,那是无上的荣耀。朱温再牛,还只是被唐僖宗改名朱全忠,混的还不如这位李思恭呢,呵呵。
这段历史散落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之中,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他的全貌,甚至也不会有人去在意这段历史,因为它在唐末那段日子里显得太平常了。可是,当我们去回顾西夏史的时候,这段历史又是怎么也躲不过的。正是因为有了拓跋思恭的起兵勤王,才为党项羌人争得了自己的立身之本,一改百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这群流浪了多年的孤儿,终于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地。从此以后,依附“定难五州”,拓跋家族在唐末、五代、北宋的夹缝中寻找机遇,不断发展,最终创下了称霸一方的一代王朝。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生存之道
虽说拓跋思恭被唐僖宗封了个“夏国公”,有了“定难五州”这样的立足之本,也算是雄霸一方的“藩镇大员”了。可是拓跋思恭还是觉得自己像是个后娘养的。这也是没办法的是,“定难五州”那都是属于“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