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2/4页)
里聚会一下的……就这一天的穿戴打扮,花销就相当可观了!
所以尽管跟本朝建立的时间还不算特别长,宗室数量也还没有多到吓人的地步,但是宗室跟宗室三六九等分的清楚着呢!底层的皇室宗亲,过的真不比普通老百姓强多少,这也就是为什么本朝从第二位皇帝起,便开始鼓励普通宗室像普通人一样参加科举,进入国家官僚机构:血缘再怎么远,也是亲戚,皇帝也不想自己的有一群只能靠打秋风过日子的亲戚,这太丢人了。
说起来,宗室参加科举比普通人有利之处太多了,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读书,可以得到相当多的学习资源,而且,一般情况下只要考到举人,稍微疏通一下就可以去做官了。可即便如此,愿意通过科举改变自己处境的宗室成员还是少之又少: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去求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直接给他们安排个工作……毕竟,对于宗室来说,捷径太多,以至于很少有人有毅力放下皇亲身段,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去奋斗。
作为吴王十六个儿子当中的一个,尽管身为嫡子,又是很讨父亲喜爱的一个,但杨艳辉的前途并不算光明:他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不出意外的话,他将在父母离世后跟其他兄弟一样,搬出吴王府,成为众多闲散宗亲中的一个,唯一比较振奋的消息,大概就是他身为嫡子,拿到的家产会多一点,但多出来的也有限。藩王的绝大部分资产其实是由国家划拨的,比如王府,比如封地,这些东西不可分割,都将作为吴王这个封号的附加品,传到他的兄长手中。杨艳辉所能拿到的主要财产,来源于他的母亲的嫁妆。而吴王固然爱他,但是他有十六个儿子,二十九个女儿……就是再喜欢这个儿子,能给他的东西也相当有限。
当然,作为一个相当重感情的父亲,吴王对儿子的前途还是很操心的,至少对于儿子们的教育问题,吴王还是下了些功夫的,家塾里请了两位举人做先生:什么?怎么不请进士?不好意思啊,考中进士不去当官跑来给个小屁孩儿当老师?好吧,确实有不当官的进士,但是进士这种生物是很稀有的,就是不当官,人家头上顶个进士的头衔,干嘛不好,有的是官学书院邀请,干嘛非要去给个藩王的儿子当家庭教师?又不是登堂入室的正式拜师,一教教一群,烦心费力,教的又都是啥功名没有的毛孩子,:进士有几个缺钱的?随便给别人写个匾额抄个集子,润笔哗啦啦地赚。肯出来当老师的,要么是真的好为人师,要么是为了名声,无论出于哪一点,跑到一个藩王的家塾里当老师都是烂到不能再烂的破主意了了!想要过当老师的瘾或者在教育界扬名立万,人家去官学教举人多好!回头提起来,学生里出了几个进士啥的,多有面子!比如连瑜上的那所官学里头,就足足有三个退休的老进士在那里授课……
杨艳辉的兄弟当中,也只有他的大哥,现在的吴王世子,当初学习的时候专门请了一位进士教。其他这些兄弟,都老老实实蹲在家塾里,跟那两个老举人学功课。这会儿,杨艳辉听连瑜给秦昭解答问题,只觉得深入浅出,十分的容易听懂,似乎比他的两个老师教的强多了!杨艳辉也不是那等别别扭扭不敢说话的孩子,觉得连瑜教的好,赞叹完了,当即提出自己若是学业上有什么问题,可不可以来问问连瑜。
秦昭觉得这位十二郎实在是好笑,连瑜虽然是解元,可是偌大的吴王府,还请不起个好先生么?哪里就巴巴地要让他自己找老师了。她见吴王府排场那么大,完全没想到就算是个王爷,十六个儿子二十九个女儿的各项开销加上婚嫁问题也足以把王府的财政拖垮,吴王请的举人老师还真没连瑜水平高。
杨十二这种小小的要求连瑜自然不会不答应,只是笑嘻嘻地说要问问秦昭这个主人同意不同意杨艳辉隔三差五地过来,秦昭简直想翻白眼儿,这关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