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不可否认,这些国际品牌在引导中国大众生活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只是长期以来,只宣传成功,而回避失败,它们对中国消费者的不尊重,给人们带来了不愉快的品牌体验,伤害了不少忠实消费者的感情。国际品牌质量危机频发,证明这些国际品牌在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并没有对中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环境做彻底的了解,低估了中国消费者对质量丑闻的强烈抵触心理,因而会导致一些缺乏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这也说明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摸索和适应过程,需要更成熟的经营之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前言

在1978年改革开放初始,中国社会还处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阶段,当时的中国企业从来就不愁产品卖不出去,而是担心生产不出足够多的产品满足中国百姓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一家企业只要拥有生产一种产品的设备和技术,就能飞速发展,真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在那种环境下,除了一部分都市潮流人士外,普通老百姓对于产品是不是品牌并没有太多的要求,所以一般的中国企业也没有想过要去真正塑造一个自己的品牌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选择产品到选择品牌,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曾经封闭多年的中国消费者对世界潮流的学习热情和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往往在企业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把握消费者目前的心态和偏好时,市场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网络公司任职的杨先生至今还记得,1995年他结婚的时候,父亲从乡下过来帮忙操办婚事。当时出于经济考虑,家电、电脑、电话等东西计划从商场采购国产品,而家具、窗帘等物品,父亲按照过去家乡的传统本来想请人订做,认为更加牢靠、实用。他把这意思转达给妻子时,自小在城市长大的妻子坚决不同意,认为这样“跌份儿”,无论是国产品,还是定做的东西,都没法体现自己的品位和情趣。在短暂“斗争”了一会后,杨先生很快就做出妥协,亲自陪妻子到商场买回了不少国外品牌的家电;而其他物品,即使不买国际品牌,也都是买国内知名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老百姓消费需求的改变,为中国品牌诞生和成长提供了巨大推动力,原本满足于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的中国企业,不得不重视品牌的塑造和提升,于是一批接一批新兴品牌诞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老百姓开始买彩电,于是诞生了长虹、康佳等彩电品牌;后来有了冰箱、洗衣机需求,又涌现海尔、科龙这样的电器品牌;当计算机进入老百姓家的时候,计算机消费增长,就诞生了联想、方正等电脑品牌;再到后来通信发展,便催生了波导、中兴这些通信品牌。

凭借对中国消费者、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本土品牌比国际品牌在很多方面似乎更能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中国本土品牌由此渐渐融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家电、IT、餐饮、美容、教育、文化、休闲、运动、购物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消费领域,中国品牌正在无孔不入地影响并创造着中国人的新品牌生活。

1、餐饮消费与品牌生活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可见餐饮对中国人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老百姓餐饮观念的进一步开放,中国人越来越习惯于下馆子,也促进了本土餐饮品牌的形成和发展。2006年12月,由150多万公众投票选出的北京“影响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揭晓,与餐饮业有关的东来顺、古船、王致和、牛栏山、龙徽、三元就占了六个。

  餐饮连锁在口碑中成长

在吃的过程中,一些餐饮场所渐渐在老百姓形成了口碑,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就成了当地有名的餐饮品牌。现在,几乎中国每一个地方都有让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