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 (第3/4页)

么糖糖没过来?那孩子呢?”王氏问。

“在家学刺绣呢,我给她请的刺绣师傅今天过来了,正在给她上课呢。”唐娟笑笑,自己的孩子自己是教不出来的,下不了狠心,还是让别人去教吧。

“别累着孩子,你说你也是,糖糖才七岁,这么小的孩子,就让她学这个学那个,让孩子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王氏心疼孩子,见不得唐娟把孩子管的这么紧,不仅是糖糖,就是那个小的,也早早就开始背书认字了。

“娘,我有分寸啊,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对他们好好处,你难道没发现,咱家的孩子比同龄的孩子懂的都多,应变能力也不错,这都是教导的功劳。以后他们接触的都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如果跟人家差太多,只有被人指挥的份了,我这是为他们好。”现在糖糖他们已经跟村里的小孩玩不到一起了,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好在唐娟并不都是在村里住着,府城和京城还有南方各地都去。孩子也能交到各地的朋友。也不孤单。

“你总是有理”王氏无奈,不过也知道女儿说的是事实,他们唐家已经不是以前蜗居在农村的那个庄户人家了。孩子们的接人待物确实是要好好的培养才行。

“那当然,我做的决定什么时候错过,娘,林浩从南方带来一些好料子。回头做好了衣服给您送来,您要过寿辰了。这次给您好好过过好不好。”唐娟挽住王氏的胳膊亲昵的说道。

“什么寿辰不寿辰的,过一次生日就老一岁,娘可不要,等五十大寿的再过吧。再说大家都忙,聚在一起也不容易,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王氏摇头。孩子们都忙啊,现在也就女儿在身边。两个儿子都在京城,要不是家里有女儿的孩子陪着她,她还有些受不了呢。

“娘你真的不要过啊,我还以为要趁着你过寿辰的机会把唐兴给叫回来,逼着他成亲呢。”唐娟似乎有些失望,不过瞟了王氏一眼,眼里都是笑意,她知道娘最在意什么,弟弟年纪大了,还拖着不成亲,以前说是为了功名,无暇成亲,现在都考中了举人了,就等着后年的科举,一举夺魁呢,可唐兴都二十二了,岁数不小了,就是成了亲再去考功名也行啊,而且京城里有个姑娘很喜欢弟弟,可弟弟就是不松开,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过,干什么不过,赶紧给你弟弟写信,让他回来给为娘过寿,这个不孝子,要是在不成亲,我就不要这个儿子了。”王氏激动了,提起那个儿子就是咬牙切齿,有门当户对合适的姑娘,可儿子就是拖着,说什么喜欢自由,不想被家庭拖累,她都恨不得抓住那个小子狠狠的打一顿,不成亲,她什么时候能抱上孙子。

“遵命”唐娟扮作小丫鬟行礼。

母女相视一笑,远在京城的唐兴打了个喷嚏,揉揉鼻子,谁在念叨他?

这三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三年前的那场旱灾过去了,人们熬过了严冬,迎来了第二年的春暖花开,战争再第二年也结束了,三皇子胜利班师回朝,举国欢庆,毕竟这场战争持续了进一年,整个北方都陷入了斗争当中,局势曾经一度很危急,好在突厥后继乏力,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混乱。

而三皇子回朝之后,皇帝也龙御归天了,三皇子众望所归,成了新一任的皇帝。

至于身体一向不错的皇帝为什么死了,或许三皇子他们最清楚,从田谷的话里,唐娟知道这事不简单,不过皇权路上无父子,这样的事情也可以想象。

不过三皇子上位,对唐家来说无疑的利益最大化,当年战争中,唐如海献粮缓解了军队的燃眉之急,三皇子上位之后,也论功行赏,唐家得了一个忠义商家的牌匾,可惜唐家还没有人做官,要不然肯定会官升三级。

不过这个好处给了林瀚,林瀚在那场战争中余勇奋战,多次在敌军中杀进杀出,而且也救过三皇子的命,军功赫赫,三皇子上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