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5页)

在以前,房间里家具的摆放也有讲究,位置错了可不行。

“那劳烦马哥了。”林子轩道谢道。

“这有什么麻烦的,就是顺手的事儿。”马未督不在意道,“我那个博物馆明年一月份开馆,林总到时候一定要过来赏光。”

马未督的观复博物馆在明年一月份对外正式开馆展览,里面都是他这些年的私人收藏,以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为主。

林子轩看过,有上千件,价值现在不好说,以后肯定会暴涨。

各人凭本事吃饭,羡慕不来。

林子轩想着要不要和马未督说说,开一档鉴宝的节目,在全国各大城市跑一圈,既见识了各地的古董文物,又带动了收藏热潮。

最关键的是增长了名气,这是马未督最乐意做的事情。

不过这档节目的规模比较大,要好好筹划一番,可以让慕姗姗的公司来进行策划运作。(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比喻

十月份,京城国际机场。

林子轩和慕姗姗带着一帮电影学院的学生登上了前往东京的飞机,这帮学生刚刚二十出头,正值青春年少,能够参加国际电影节颇为兴奋。

郑洞添事情忙,没有来,他派了一位京城青年电影制片厂的职工跟着。

这人熟悉电影节的流程,懂得日语,能照顾这批学生,以免出事。

林子轩陪着金亚琴闲聊,老太太七十多岁,精神头不错,作为话剧演员,这是第一回参加国际电影节,她回忆着过去的生活,感慨不已。

“现在的日子好了,坐飞机多方便啊,搁在以前这都是领导干部的待遇。”金亚琴感叹道,“我这老太太也沾沾光,享受享受。”

“您说不定还能拿个大奖回来呢,那我们这些人就要沾您的光了。”林子轩推重道。

“我演了一辈子的话剧,拿了不少奖,这电影奖还是头一回,到了我这个岁数,也不图什么了,就是觉得咱这片子好,应该让更多的观众看看。”金亚琴诉说道。

“您就放心吧,都联系好了,这部片子年底就能在影院上映。”林子轩回答道。

《我们俩》能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无论得不得奖,有了名气,在国内上映不成问题。

问题是这么小成本的片子,院线的排片量肯定不多,后续也没有资金进行全国性的宣传,只能通过口碑传播,再加上这就是一部小众片,票房高不到哪儿去。

林子轩估计能有个一百多万的票房,勉强收回成本就不错了。

这就是国产小成本影片的命运,《我们俩》已经不错了,很多影片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那些影片只能走国外电影节的路线,要是一不小心得了奖,被外国片商看中,卖出去版权,还可能给自己拉到下一部电影的投资。

在国内,每年都有导演把自己的影片寄到各大电影节上碰碰运气,其中以青年导演居多。

国产电影市场的低迷,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青年导演无法获得高额的投资,拍出来的片子没办法通过正常的渠道上映……

这是困扰青年导演或者说国内大多数导演的难题。

不少青年导演起步的资金都是东拼西凑来的,往往只有十几万或者几十万块钱,这点钱没办法拍一些高大上的片子,连稍微像样点的道具都买不起。

他们首先想的不是我要拍一部经典电影,而是想着怎么省钱。

拍摄身边的故事最省钱,不用什么昂贵道具的知名演员,就把日常的生活拍下来就好了。

于是,他们选择的大多是现实题材和边缘人的故事,那点资金也只能拍摄这样的故事。

从这儿可以看出,倒不是说这批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