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部分 (第1/5页)

有些看了也没用,人家要求高,特别是大剧组,都要相貌端正,有表演经验。

只有那些小剧组不挑人,去了就能选上,还有些纯粹就是骗子。

他看到一张招聘告示,上面写着电影《盲井》,招男演员一名,十六到十八岁之间,有无表演经验均可。

王保强觉得这个适合自己,看了试镜的地点,就在附近,他走了过去。

李洋从好梦公司获得了投资,一百五十万,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拿着这个本子找了不少投资人,没人愿意投资,他甚至想过自己筹钱来拍,向家人和朋友借钱,有个五十万就能拍出来。

这部片子没有大场面,就是平常的生活,也不需要大明星,演员越普通越好。

除了矿井不好找,其他都能凑合。

他给了好梦公司一份拍摄计划,在资金一栏上写的是一百万,林晓玲觉得想要拍出一部有品质的影片,不能凑合。

打动林晓玲的除了剧本本身,还有拍摄方式。

李洋准备用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来拍电影,用写实的手法客观的记录整个故事,尽量减少表演的痕迹。

他选择使用非职业演员。

林晓玲就是拍纪录片起家,熟悉这种套路,但她不同意完全使用非职业演员。

非职业演员的好处是表演原生态,没有斧凿的痕迹,不过在需要爆发强烈情感冲突的时候,往往表演不到位。

就像在《回家》中,如果用非职业演员,内心戏不会那么的深刻。

她建议李洋采用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混搭的做法,这是她的经验之谈。

有了资金,在好梦公司的协助下,李洋去外地看了几座煤矿,有正规的煤矿,也有私人的小煤窑。

剧本情节需要进入井下拍摄,公司建议在正规煤矿拍摄,安全上有保障。

李洋为了写实选择了私人小煤窑,他们没敢和矿主说在拍什么片子,只说是一部描写煤矿工人日常生活的影片。

矿主没仔细打听,只要给钱就行,一个月二十万。

回到京城,李洋开始寻找合适的演员,职业演员好找,好梦公司就有,非职业演员就要从群众演员里挑了。

元凤鸣这个角色十六岁,家境贫困,父亲外出半年未归,只好辍学打工。

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性格老实,心地善良,不善言辞。

李洋在一家宾馆里租了间房子,试镜前来的群众演员。

由于招聘告示上的要求简单,不少群众演员都跑来试试,有人都二十好几了,非说自己才十八岁。

有得一脸机灵样,拼命表现自己的表演经验,还有人恳求导演给次机会。

几天下来,李洋见了数百名群众演员,绝大部分直接给剔除了,只有几个人让他有印象,可又觉得不对路。

这是一种感觉,很难说清楚。

他揉了揉眉头,等着下一批试镜的群演。

王保强和其他几名群演一块进来,他前些天在工地干活,今儿才得空。

他穿着一身破旧的灰色运动服,是和他住在一个院子的服装小贩送给他的,衣服厚实,干活耐磨,不怕脏。

他的个子矮,站在其他人后面,只从人缝里露出一张脸。

群众演员太多,李洋不可能一个个试镜,一回来上四五个。

先看外型,模样高大周正的,眼神机灵的,穿着打扮时髦的,通通不要。

到煤窑上打工,下井挖煤,不是说非要土拉吧唧的,只是这个角色要带着土气,或者叫做质朴的气息。

李洋扫了一眼,前面的几个人都不合适,然后,他看到了一张脸。

“后面那位小兄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