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页)

掉了,就象《罗拉快跑》摧毁了部分电影理念一样。我想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剧作深刻的思想性,前面已有论述;二是王小波并非写剧本的编剧。我们若用常规的思维来解析这个剧本,非但会失去对这个剧本的深刻理解,而且也失去对广义和狭隘的辨别能力。毕竟这是一部中国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剧本。我本人由于很少染指奖项,所以对奖的认识很浅薄,也不是一个迷信者,我想,获奖本身其实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获奖之后。但王小波的作品在获奖之后还是没有意义,这则是我对它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说,剧本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阿兰与小史的故事,阿兰自己的故事以及梦幻中衙役和女囚的故事。从结构上讲,梦幻中的故事是游离于整个故事框架的,它只对主题负责。而剧本也并不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开篇从小史的回忆入手,结尾却没有回到小史回忆前的那个时空去,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使思索无限延长下去。在整个剧情中,三个故事都是彼此穿插进行的,以小史和阿兰的故事为主线,以阿兰的经历为副线来调动主线中小史的情绪,衙役和女囚的故事则是精神线索,这样就是三条线索在并进,这种剧作结构,我确实很少看到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现实中两条线索的合并以及现实与梦幻两条线索的同步。这种诡秘复杂的叙事结构充满了强烈的诱惑力与判逆色彩。从剧本上看,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旁白远远高于现实对白的比例,这与作品所要追求的风格密不可分。上述所谈的是剧作本身的主要特点,由于我没有读过《东》的原小说,也没看到已摄的电影,因此,这里的评述毕竟有些偏颇。但我从中得到一个根本认识,即创作与制作的区别,想创作的人无须学习剧作理论,而搞制作的人则要牢牢把握剧作的规格,毕竟我们要面临二十部大片的考验。

王小波的作品通过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压抑和扭曲,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荒诞性,寄寓了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索而悲悯。《东》显然继承了王小波一贯的创作精神。前面已经谈过,同性恋并非不道德。我看过一部古书(非《镜花缘》),上有男人国和女人国,他们长期处于同性恋的状态,但他们中有不少人渴望异性之恋,若情况反过来,恐怕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之所以这么说,并非要寻求所谓的新鲜与刺激,我只想表明传统是多么地不真实,虽居高位却岌岌可危。在《东》中,我们看看衙役的皂衣与水火棍,小史的警帽和手铐,自然会明白什么叫传统,什么叫虚伪,我们再想想阿兰的爱情和白衣女囚的渴望,自然也会明白创造欲和人性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王小波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涵,什么同性恋题材,毫无意义,根本就不是为这类人群颂扬,而是表达自己对权力的蔑视和对人文的追求。而且信心十足,结尾处早已蕴含此意了。我想,对权力的蔑视与嘲讽是这部影片遭禁的主要或说根本原因。

写了上述如许言辞,似乎应该收笔了,但心中还是有些遗憾,不仅仅遗憾影片所受的待遇,更遗憾传统之伟大,人文之渺小与社会之纯洁。哀哉!

韩兮

写于2000年颐和园。 最好的txt下载网

《独家新闻》:难以归类的故事

题目是借用了斯嘉丽的话,的确,这部电影很难让人归类,但电影为什么一定要归类呢,只要好看就行了。

于是,归类变成了元素,这部影片是集悬疑,幽默,幻想及性于一体的影片。

对于悬疑影片,最重要的是设套与解套的过程,在这部影片中,前面所留下的线索基本上都用过了,但许多线索都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中,其实影片中的台词也表明了这一点,即所有线索只能作为推理而存在,绝不能成为有力的证据,要不是最后那个富家子弟彼德自己沉不住气,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