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5页)
,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显然在孔子看来礼不过形式,而仁才是礼的本质。礼必须充分体现仁的精神成为约束行为的标准。由此,“三纲”可说是孔子学说的一种反动。孔子所说的“忠”、“孝”,“尚为相对的义务,而非片面的无条件服从”,而且是“较近人情”的。然而经过后世的改造就变的面目全非了;忠变成了愚忠,“逆命利君谓之忠”,孝变成了愚孝,“父要子亡,不得不亡”,夫妻关系变成了“男帅女,女从男”。孔子原本顺应人情的自然,被篡改成违背人性,吃人、杀人的教条。
先秦儒家的仁义或者说天理本是儒家法哲学的理想法,是判断善恶的标准。但汉后儒家大师们在同法家的斗争中完全迷失了方向,他们尝试着将自己的思想更实用化,而理想得将“道”、“仁义”烙在“帝王之法”上,使得其具有了理想法与实在法得双重性,从而抹煞了其神圣得色彩,从神到到人得这种急剧的变化,使得失落的人们由信仰变为服从,中国人的奴性和这是分不开的。面对西方那抽象的理性,我们始终无法释怀,它似乎是无法理解和企及的。的确,这样的一种民族心理是经过历史长期萃化的结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宗教情结。更值得深思的是,当下时代的很多学者在研究儒家思想时,在犯历史性的错误,总是企及为现实服务,甚至用西方文明的标准桎梏儒家思想。
作品相关 民国军阀们如何挑选妻妾(转自网上)
我国三千多年的漫长封建社会中,盛行一夫多妻的“妻妾制度”。但凡有社会地位的文武官员、豪门大户,几乎无不妻妾成群。中华民国成立后,移风易俗,社会各界逐步推行“一夫一妻制度”。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在知识界、文化界,以及政府的文职官员里面,比较顺利地推行了“一夫一妻制度”(当然有中间状况、有过渡阶段);而在军阀界、“武化界”,则相当顽固地仍然坚持“妻妾制度”。例如袁世凯(1859-1916)妻妾10房;曹琨(1862-1938)妻妾4房;段祺瑞(1865-1936)妻妾7房;张作霖(1875-1928)妻妾6房;等等。
那么,民国军阀们如何挑选妻妾呢?
个案很多。本文从中举出两个典型例证:张宗昌(1881-1932)和杨森(1884-1977)加以说明。可以看出,起先军阀挑选妻妾,多为妓女、“戏子”或贩卖的“丫头”等沦落红尘的下层女子;而后来军阀挑选妻妾,则逐渐注重文化教养,寻求一些女学生。
张宗昌(1881-1932)妻妾不知数,可考者24名张宗昌(1881-1932)是山东军阀,人称“三不知”将军,即“兵不知有多少,钱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可考者,计有24个女人。
原配贾氏:张宗昌在老家订了一门亲事,姑娘是邻村的贾氏,贫民出身。张、贾二人没有感情,亦无子女。1916年,张宗昌在南京遇刺,本人无恙,但贾氏却遇害了。
大太太袁氏:张宗昌的“大太太”是袁书娥,沈阳人。张宗昌闯关东后,22岁与袁氏成婚。共生有三男三女。长子三岁夭折;次子张济乐,又称伯伟,号孟揖,生于1914年;老三宁乐,号康侯,生于1917年。三个女儿:长女春娇,后自杀;次女春亭,三女春梅,小学毕业后改为张纯。张宗昌1932年被刺身亡后,袁氏带着亲生的二男二女回到沈阳,住在老桂林街上一栋三层小楼里,以典当为生,到1944年因病去世。袁氏晚年心情压抑苦闷,每天只吃一顿饭,整天跑到小楼阳台上仰头泣呼:“宗昌啊!你为什么死得这么惨啊!你看看今天我们过的什么日子?”
纳妻妹为妾:袁书娥的妹妹袁中娥,小3岁称“二姑娘”,张宗昌收为二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