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页)
既然已经谈及用兵打仗了,必然是战争即将爆发了。换言之就是:兵法是为战争服务的。至于百战百胜,只是用兵的水平问题。
如果导致战争的因素刚刚出现一点征兆就被遏制了,岂不是更好?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兵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不动刀兵就可以取得胜利。
抛开战争不说,如果任何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之前,刚刚出现变化征兆时,就已经在预料之中了,用人的智慧引导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就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两千年前鬼谷子就已经把这种大智慧总结成了理论体系:纵横学说《鬼谷子》。
纵横家是大智慧者,但是他们所表现给世人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人们总会把它误解为“阴谋家”。这就是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的根本原因。
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
春秋战国时代,鬼谷子的学生苏秦,要告别鬼谷子,准备下山干大事业,鬼谷子对他说:在最危机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给你的《鬼谷子》,苏秦草率的说:“我可以倒背如流!”
苏秦来到强大的秦国,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用我的智慧,我可以保您夺取天下”。秦王觉得来人是个狂人、疯子,把他“请”出了秦国。
于是“头悬梁,椎刺股”的故事就诞生了。失败的苏秦想到了老师鬼谷子临别时的教诲,开始发奋领会《鬼谷子》。
当他感到心领神会的时候,来到了赵国。对赵王说:“大王认为赵国与秦国相比谁强大?”赵王说:“秦国强大。”苏秦又说:“如果秦国举全国之兵进攻赵国,赵国将会如何?”赵王说:“只有亡国。”苏秦说:“如果大王既不增添一兵一卒,又不增加一分钱的军费开支,就可以让秦兵从此不敢出函谷关,如何?”赵王说:“那当然好了!”苏秦接着说:“大王认为赵国不如秦国强大,那么,秦国与六国比谁强大?”赵王说:“当然六国强大了。”苏秦说:“只要把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大王担心的事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苏秦又成功的说服了其他五国的国王,于是六国相印顺理成章的揣进了苏秦的腰包。
还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天传来消息:齐国将要发兵前来攻打鲁国。孔子很着急,找来弟子子贡商量对策,子贡说:“老师不必担心,事情交给我来办。”
子贡来到吴国,找到吴国国王扶差说:“大王的霸主地位即将不保了。”吴王差异的问:“何以不保?”子贡说:“齐国将要攻打鲁国,齐强而鲁弱,鲁国必败。灭鲁后齐国将更强,必然与大王争夺霸权。”吴王问:“怎么办?”子贡告诉他:“趁着齐国出兵,国内空虚攻打他,必然全胜。”吴王很高兴的答应了。
子贡担心吴国战胜齐国后攻打鲁国,一定要想办法牵制住他。于是子贡来到越国,见到国王勾践说:“给大王道喜!”越王说:“喜从何来?”子贡说:“吴国将要攻打齐国,国内空虚,趁火打劫正好可以雪卧薪尝胆之耻。”越王说:“好。”
子贡还是不放心,于是来到晋国,见到晋王说:“大王就要大难临头了。”晋王说:“灾从何来?”子贡说:“吴国将要攻打齐国,齐国必败,吴王为七国霸主,战胜齐国后还会放过晋国吗?”晋王说:“怎么办?”子贡说:“整兵备战、以逸待劳。”晋王曰:“好。”
果然齐国一发兵,吴国就动手了。齐国大败。吴王马上举得胜之兵挥师攻打晋国,晋国以逸待劳大败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