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 (第2/4页)

海州大学——这是欧阳修取的名字,连碑文牌匾都是他题的字;本来沈欢是打算套个什么“大宋皇家大学”的名头,可欧阳修说这样容易犯忌,没有圣旨在手;就算真有圣旨了,又容易办成官府地书院,学的都是经文,那样就失去了办此大学的初衷了。

沈欢一想也是,只好同意改名。当然不敢套他地名字,而欧阳修也不会做这种事。思来想去,惟有借这个地名了。海州大学,也是个不错的名字,而且点明是海绩,也算是沈欢地功劳嘛!

取了名字,做好牌匾,用红布蒙好,只待开学之日揭幕开学了!原定是九月十五开学,不过九月开始,就允许有志入学的学子报名了,过了重阳,还会用三天地时间来做一些考核,通过了就算是此大学的学生了!

海州城里一下子多了很多年轻人,都是奔这个大学来地。除了海州本地之人外,差不多有一半是外地学子。当然,基本上都是从《海州日报》得到消息。一个多月的轰炸,总算见效。他们都有着饱满的热情,也有担忧不能过关的忧虑,不管熟与不熟,聚在一起都是讨论这个。

在这众多热情的学子之中,武华就是其中一个,而且他有着比众人还有热烈的感情!因为他今年只有十二岁,按大学规定收的学生一般都是十五岁以上,也就是说,他要入学,不够一般的规定。不过大学又有另外的规定。说不满十五岁者,特别天才可以特别考虑。只是要经过层层选拔,要大学里大多老师点头同意方可。

十二岁的武华还很稚嫩,虽然他强装沉静老成,可是年纪毕竟是太小了,脸蛋又嫩,实在没有大人的模样。这些天,他经常跑到海州各出酒楼,听大家说这个大学地景况。他很在意大家的说法。赞大家的建造者沈欢的好话!

哦,忘了说了,他是沈欢的学生——正宗的学生!沈欢年轻收的十五个学生里头,他就是其中的一个男孩,算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他是海州本地人,父母都是老师巴交地农民,六年前不幸在灾害里身亡了,而且又没有其他亲人,武家只剩他一个人了。

一个六岁的小孩。能有什么生存的能力?好在有些村民还算好心,时常给他一点接济,奈何大家都穷,实在也没有多少东西可给。他只好出外乞讨,有上餐没下顿,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有富人在当地修了私塾,他是孤儿,年纪又小。是在入私塾的行列之中。

自此之后,他总算结束了流浪的生涯,安定下来了,在私塾里,虽然吃得不算很好,却也足够饱了,也有衣穿了,比之往常要强了百倍不止。还有书读,他穷苦惯了,认识到读书的好处。因此特别发奋,在私塾里比很多小孩都要努力。由于出色,入了欧阳发的法眼。给选到了海州城来!

到了海州,他才知道为什么地方的富豪会出钱建私塾与养老院了。原来都是新任知州沈大人地奖励政策,给他们出名的机会。得到了惠利的武华。在海州把之前对富豪的感激都转移到了沈大人的身后来……就是这样了,他成了沈欢的学生!

武华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也特别勤奋,在沈欢的学生里头,算是非常出色的一个,又因为少年老成,大有沈欢地风范,深得他的喜爱。对于他的教育也比较上心,若有问题,讲解得也比较仔细。以前的武华因为吃不好,身体比较瘦弱,这**个月下来,在沈府吃得好穿得好,身体满慢回复。十二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下子就窜了老高,比外头一般的孩子还要高了;身体滋润,脸色红光,穿得华丽,都与富家公子没什么两样前,倒不需沈欢把头低得厉害。不过此时的沈欢,眉头倒皱得厉害,一脸不解地看着武华这个半大的孩子。

“你说什么?”沈欢以为自己听出了,“你要去大学上课?”

“是的,老师。”武华低着头承认刚才他是说了这话,这是初九地早上,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