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 (第2/5页)

沉寂过后,群臣开始反应过来,首先是之前反对封禅的御史官员,依然跳出来反对。陈辞也毫无新意。依然是列举了历史上封禅的皇帝的功绩是多么多么地大,或者有些封禅的皇帝最后沦为历史笑柄!

总之一句话,官家你要封禅。好象功绩还不够大;如果封禅,小心成为后人笑料谈资!

北宋中前期真是文臣的天堂。怎么说话都不怕得罪皇帝,而且作为言官,更不用怕皇帝把你怎么着。如果真做出明里暗里打击言官的事来。传扬出去,大家只会骂皇帝昏庸。相反,遭皇帝给小鞋穿的言官。还会一举成名,在民间士人里头留下不畏权贵的名声!

当然,至于这些言论里头是否存了很大的私心

面对这些有恃无恐的言官,之前的赵殒除了黑着脸,也实在没有法子。如果真的很生气,可以把言官的头头罢黜出去,可问题是御史中承范纯仁与知谏院大夫邸绾一直摆出一副“沉默是金”的模样,不反对。也不赞成,就是一言不发。

所谓难堵悠悠众口就是这般为难了,可以打击一两个,可面对一大批言官,哪个有为皇帝都不敢统统拿下,除非你想留下昏庸难以容人的骂名!要知道,读书人的笔杆子。有时候比刀枪还要令人心寒!

不过这次赵颍到是心平气和。面带笑容,非常大度地听完这些言官的话,方才开口发话:“司马相公。你觉得联是否能去泰山封禅?”

司马光看到官家脸上的笑意,心中一动,高声说道:“如果官家能在此事上不铺张浪费,臣觉得去一次也不是大问题。”

“有,”

众人都是大为惊奇,之前二十天。官家也问过这个当朝宰相,不过都让他打太极应付过去,没说去,也不说不行,愣是没有明确表态。如今怎么转而支持了?

难道是,,

赵颍笑得更满意了:“如今国库虽然略有盈余,不过联一向不事游幸玩乐,这个相公是了解的。就算封禅,能省的地方就省。绝不多花一个铜子。司马相公满意否?”

司马光呵呵笑道:“那臣就没什么话好说了,作为臣子,一定为陛下分忧!”

赵顾点点头:“是啊,若是每个。臣子都能秉着为联解忧的心思,那联可就轻松咯!”笑了笑,转而又问王安石。“王参政,你呢,能封禅否?。

连司马光都同意了,作为皇帝一力扶持起来的王安石,更没有理由反对了:“臣以陛下马首是瞻,陛下认为该怎么做,臣就怎么做”。

赵颍又是满意地点头,继续发问:“范中承。你认为呢?”

范纯仁一向与司马光呼应,也道:“臣一向都没有反对。”

“好好。”赵殒呵呵笑道,“宰相同意,也有参政同意,连御史首领都没有反对,诸位,你们说呢?”

“陛下,三思啊!”还有几个有身份的御史大声疾呼,想要官家打消主意。

这个时候,廷外突然传来一声尖锐的呼喊:“太皇太后懿旨”。

众人又是大惊,肃然起敬,连皇帝赵顾也从龙椅上站起来,迎接老太后的旨意。

老太监虽然中气不足,宣起旨来依然能声震整个大殿。

曹老太后在懿旨上说了很多话。说当今陛贤明智慧,才德无双,这些年把大宋江山治理得锦绣花簇,百姓安居乐业。而今朝野都呼吁陛下泰山封禅,为了宣扬赵氏顺应天命。也为了振奋民心。鼓励士气,她虽在深宫,如此好事,还是要鼎力支持!她人老了,不能劳顿去泰山。也请陛下能把她对上天的虔诚与尊敬一道带上,请天保佑赵室江让万年永昌!

旨意是很长,不过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那就是太皇太后也同意封禅泰山!

虽然早已知道太皇太后答应了自己的请求,不过此刻的赵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