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页)
名字,还要很拉风的那种。其实若是再弄个更激昂人心的横批,也还妥帖,他偏偏要取个文雅又有寓意的名字,一时倒有点不伦不类了。
这不,王旁指着门口上方正中的三个大字,有点结巴地道:“王兄,这是书房的名字么?”
“正是敝房陋名。”
“天一阁?”一边的王旋有点沉吟,“汉代有《易经注》说过‘天一生水’,王兄莫不是这个寓意?”
“正是!”沈欢点头说道,他又一次把后世非常出名的书房名给盗用了。要说这个“天一阁”,在高层读书人中间,那可是大大的有名。是一个古代人收集世间古书孤本藏在一个书阁里,是为“天一阁”。那个书阁,传了几百年,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还存在着。书阁一代代传下去,若不是当世著名文人,外人是难以上楼观看的,在古代,有个非常爱好读书的女子,为了上楼一观,甘愿嫁入其家做了个媳妇,谁知人家又有传子不传女的规定,媳妇也是不能进去的,最后,那个女子,只能黯然死去,终其一生未能进去一步。
当然,沈欢这个“天一阁”不可能取这方面的寓意,而是王旋所说“天一生水”,水者,火之对也。藏书最怕的便是火灾了,火灾一起,全部努力化为恢恢,实在是书籍的天敌。古代文人苦于火灾的人实在不少,像明代归有光,他的那个“项脊轩”,记载里不也是失火了好几次吗?还有那个鼎鼎大名的柳宗元,在贬所里,差点给火烧死呢!
沈欢也怕火,只能为书房取个吉利点的名字,希望能防个火吧。对于火灾于书籍的毁坏,他也有一定的看法,照他看来,这个火灾,实在是中华文明的摧毁者。中国古代无数孤本书籍,无数知名与不知名的文卷典籍,基本上是给这个“火”给毁掉了,其中有天灾之火,也有刀兵之火。特别是对中国这个国度来说。中国有“四大发明”,最早的便是造纸,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做出的最大贡献,但是,对于中国来说,纸过早的发明,既是好事,也是灾难。因为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时间相隔得太过长久,差不多有了一千年的距离!
而这一千年,人们对于文字的记载,只能是手工抄写,对于世间典籍,手抄又能制造多少?不少珍贵的书籍在传承中成为了孤本,而一旦刀兵四起,或者天灾**,“火”一燃起,这些典籍不也付之一炬了么!上千年的时间,这个折损数量,又是多么巨大呀!
有这种认识,沈欢怎能不怕这个“火”呢?当然希望能生出个“水”来。不过,他对王旋这小妞有点佩服了,看来也是肚子有墨水的人儿,一看之下,立刻想起《易经注》里所说的寓意,不愧是王安石的儿女,都不能小觑!
把这些人都引进了书房,王家兄妹更吃惊了,也愈见沈欢的变态。这家伙不知是吃错药了还是脑子发昏,把整个书房都挂满了对联,真正做到杜甫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后世那些与文章有关的比较出名的对联,他都挪移了过来,像曹雪芹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还有祝枝山的“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另外他记得却不知是何人所写的“是何意态雄且杰,不露文章世已知”也都挂了上去。
不得不说,这些句子优美又有深意,乍看之下,还真把王家兄妹吓了一跳。王旁一边仔细看着,一边发着赞叹:“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好对,好对,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多对子的,凭这些对子,就可见你是对联大家了!真是太厉害了!”
沈欢微笑着说道:“王兄谬赞了!不过兴趣使然而已,当不得学问之类的东西。”确实也只是前世的兴趣而已,他一边这样安慰自己,一边又窃喜不已,若不是有着超过这个时代千年的学识,他还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而已了,万万是不敢这样张扬的。
王旁道:“沈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