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 (第3/4页)

沈欢提出的“唯物辨证”当然不能与后世的那种方法相比,很多地方不得不委屈于古代的实情,做了妥协,没有后世的那般激烈与绝对了。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地:这是一种方法论,认清世事,非靠它不可。何况辨证里的量的问题,正是苟合了儒家的“中庸”,不偏不颇,注意尺度,也是儒家的风范!何况儒家孔圣人不言“乱力怪神”地,因此很多开明士子,一下子就接受了这种理论。至少心里对待事物,有了一把标尺。

到《矛盾论》刊载完毕,已经是七月初了。《海州》日报也发了十期,单是在海州,就能每期卖上五千份,实在是火暴得很。十天地工夫,也足够周季把报纸卖到扬州江宁等地方了。按照沈欢的吩咐,对于北上地报纸,暂时拖一阵子,最后能在七月底再把报纸北上攻城略地。

报纸一转入正规,自有欧阳发等人在处理,也就与沈欢没多大关系了。他现在要转过心思,一心投入到建设海州的大业上来。

“云飞兄,小弟接待你办地事都妥当了么?”在知州府衙,沈欢坐在大厅上,与周季一同商议大事。

周季坐在对面,他刚从外面来,气还没喘平,喝下一杯茶后,稍稍平复了心情,道:“子贤,你问的是什么事?印刷机的公布事宜?”

“云飞兄,你消遣小弟不成?印刷机不是说好年底再公布吗?时间长得紧,小弟一点都不担心你会通知不到位。*小弟问的是即将要在海州经营的事物!”

“哦,子贤,是问作坊建得怎么样了?”

“正是!”

“这个子贤可以放心!”周季又大拍胸脯了,“论到督促建设作坊之类的东西,周某最拿手了。看看开封那么多作坊都在周某手上建起,可知此言不虚!”

妈的!沈欢低吼了一声。当年与周季结识,就知道他很能吹嘘。如今几年过去了,他也事业有成了。在众多吹嘘之中,一点没学会谦虚,反而变本加厉,成为自己也能吹嘘自己了。与人说话,三句有两句是“周某人怎么怎么”的话,令人好笑又无奈。

“那做到什么程度了?”沈欢无奈地问。

“已经物色好地址,卖好地。开始在做需要的建设了!”

“大概如何可投入生产?”

“八月吧。”

“八月……”沈欢沉吟片刻,“八月也差不多,到产出来,应该到八月底了,到时汛期已过,也可以用来建设海坝!海州海患说大不大。然而每年海潮冲击海岸。加上海风激烈,也容易造成海边百姓的伤亡损失。我都东海两县看过了,海边渔民,靠海吃海,一边捕鱼,一边种些东西在海边,一旦成灾,不给大灾伤死。也要在灾后给饿死!不能不防啊,现在好了,我们带来了好东西,只待成产,就可以使用了!”

周季倒是苦了脸色:“子贤,若修海坝,怎么说也要花去十万贯钱。海州的赋税不可能都拿来整理,看来你是准备从自家的腰包掏出去了。这可是十万贯呀,相当于我等一人多年的积累了!”

“又肉痛了?”沈欢呵呵笑道。

“十万贯啊。无偿献出去,等于去了我等带来海州家财的一半!”周季又是感叹又是伤感,“也只有子贤你也能如此不动声色。”

沈欢笑道:“银子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知道人生最痛苦地事是什么吗?那就是人死了却还没有把钱都花完!若是你痛惜。这十万贯就当是小弟的吧。你那份不要动!”

“那怎么行!”周季嚷道,“你我多年共进共退。没道理有事只要你自己抗。好吧,那十万贯就算我俩一人一半吧。大家还各有五万贯的资本。子贤。你可要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五万贯生出更多到钱财来啊。周某全身身家,都拿来了。一旦失败,估计我只能要饭去了!”

“放心,自会让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