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5页)

6�切┬б娌睢⒐芾聿簧频墓�荆�荒苎壅稣龅乜醋湃瞬诺拇罅苛魇В�嘤Φ兀�捎谌狈θ瞬牛��疽埠苣言僦卣衿旃摹�

城市建设的这种聚集效应更是明显。人口集中居住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规模溢出效应,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它既能吸引所在地区最先进的生产要素,实现自身的经济扩张和产业结构升级,又能通过扩散效应向周围地区传播先进的技术、资金、信息,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

经济学家认为,通过各种产业聚集形成的产业群组织,会产生一个城市创新因素的聚集和竞争力的放大。美国著名学者波特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聚集,能够对产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并进而成为整个国家的竞争优势。

那么,对一个地区或城市来说,产业聚集为何能够形成城市的竞争优势呢?

首先,产业聚集能够更好地整合城市资源形成聚合效应。以硅谷为例,自从高科技在该地区落户以来,硅谷的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和产业传统,结合市场需求,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科技产业群。这样的区域特色产业,更好地发挥了经济高度社会分工、专业化协作和生产成本低廉、市场反应灵敏、规模经营等群体优势,进而形成了区域性的整体规模优势。

其次,产业聚集能够产生城市的竞争优势,但这种聚集还不是直接的城市竞争力。产业聚集是形成城市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两个同样集中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城市,却可能形成截然不同的竞争结果。因此,产业群的关键或说生命力在于是否能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也就是说,产业内和产业之间不是简单空间意义上的“扎堆”,而是内在的人才、资源、信息、技术、市场的深度组合,其中还隐含着文化观念等软性因素的契合。

所以,只有当这种多层面的聚集形成之后,产业群的效益才能显现。一旦各种经济要素聚集在一起,规模效应就出来了,从而形成了马太效应。

锁定效应:原因分析之六

在经济领域中,形成马太效应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锁定效应。

首先发展的技术可以凭借其领先优势,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诱使同行采用相同的技术,从而产生协调效应。技术在行业中的流行会促使人们相信它会进一步流行,实现了自我增强机制的良性循环。

而一旦某种商品形成规模化之后,由于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形成固定的消费习惯,企业也因此很容易把该商品的特点变成一种行业标准,使得竞争对手很难改变这种状态。

如果新技术由于某种原因太晚进入市场,就不会获得足够的追随者,没有足够的追随者就不能收回技术开发成本,从而不能进一步开发新技术,由此陷入恶性循环,进入锁定状态。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世界上流行两种不同的录像带制式,BETA(也叫小二分之一)和VHS(也叫“大二分之一”)。索尼公司生产的BETAMAX,在技术家的评价里比“大二分之一”先进得多。但是后者的生产商是老牌产业巨头松下电气,在录像带的市场竞争开始之前,松下已经比索尼占有大得多的家电市场,并且与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和电视机生产商建立了比索尼公司密切得多的伙伴关系。凭借市场份额的优势,松下在10年内彻底击败了对手的优势技术,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小二分之一寸”的录像带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马太效应无处不在(13)

对于高科技产品来说,锁定效应的作用最为明显。各种高科技产品在使用前都要花一段时间来学习,因此当使用者学会此系统后,他们便不愿意花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