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3/5页)
张易将这三样东西拿给奚廷珪过目,好整以暇道:“奚廷珪可否替本官仔细看看这三张笔迹?有什么发现,你尽管当众说出来。”
此言一出,公堂内外又是一片哗然。
在场者除了张易、李煜、李景遂等有数的几人之外,奚廷珪、孙晟诸人一时间亦根本摸不透张易到底要做什么。
须知奚廷珪在一般人眼中,根本与此案无关,张易硬是传他上堂作证,已使很多人难以接受,现在张易拿出三副笔迹,还说要为李煜开脱,反应稍差一线者,此时恐怕更觉有些荒诞,皆因单从表面上看,这些字迹原本应该是用来定李煜罪的有力证据才对。
当日萧无稽遇刺,若非有金楼的纸条指证李煜,李煜亦未必会被列为首要嫌犯。
当孙菁第一时间知道此事的时候,她还毫不客气的数落李煜,指责他为何不当场焚毁纸张,不知轻重缓急,以致于现在惹出这许多麻烦来。不过如今站立在公堂之外的孙菁早已弄清来龙去脉,聪慧如她者,自然已知晓李煜不焚毁证据的原因。
正所谓清者自清,李煜不烧毁纸张倒未必有事,反而若是他亲手毁了证据,便有欲盖弥彰之嫌,届时这件事情,恐怕只会越描越黑;再者,宋齐丘既然有办法找人模仿六殿下的字迹,那么要再伪造一张自然也不是难事,所以此案的关键,其实应该在于金楼,而并非在于纸张;更重要的是,萧无稽之死一旦立案,贵为郡王的李煜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被告,那么这件事情就再也不能低调解决、不了了之了。朝廷遂不得不经过三司推事,派人全力追查此案,缉拿真凶,直至有今日的最后结案。而这一点,也正好到达了主公心目中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在李煜的掌控之中。
第三十八章 破案关键(下)
与其说,主公不为自己辩解,任由宋齐丘等人污蔑,是“引火烧身”,倒不如说,主公这是“引蛇出洞”,在张易等人全力的追查之下,一旦事情真相被揭露出来,那么就轮到宋齐丘“玩火自焚”,自食苦果了。更何况,主公亦并非被动的听天由命,将希望尽数寄托在张易等人身上。必要时,主公自然会祭出耶律凤这一记杀手锏,到时候即令尚不足以指认宋齐丘,但有耶律凤为主公作证,那么想要开脱这个罪名,也不过易如反掌。
其实这几日来,主公还一直派卢郢等人暗中保护、监视金楼,卢梓舟则表现得更绝,他深信金楼有大义,所以每日都去牢房找金楼聊天,表面上卢梓舟说的全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空谈,其实则是变相的笼络金楼的感情,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金楼的想法。
卢梓舟若是能够成功说服金楼,在公堂之上反咬宋齐丘一把,进而联合父亲孙晟等人,扳倒宋齐丘,一举将宋党的势力连根拔起,那就再理想不过。而这一点,其实也应该是当初主公任凭事态闹大、任凭宋党使劲浑身解数来对付自己的最重要的原因。
说到底,李煜甘当这个嫌疑犯,其实就是以身作饵,引的当然是宋齐丘这条大鱼。
想到这里,孙菁的神光再一次落到悠然立于公堂的六殿下身上,芳心深处更无法控制的荡起了层层的涟漪。
她发现自己与李煜相处越久,就越感觉到李煜的深不可测,难道他在百日昏迷期间,果真是福缘深厚,神游到了天界,以致于学成了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的本事?
孙菁不禁自问芳心,像主公这般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世间几百年出一个都难,若是自己眼睁睁的错过了,她甘心吗?
忽然间,孙菁觉得自己素来喜爱的这身男儿装竟变得如此别扭,心中更开始不停的暗骂李煜“笨蛋”。以六殿下的眼力,怎么可能相处这么久还看不出自己的破绽呢?难道说,自己女扮男装之后,果真一点不像个女人吗?又或者是,李煜根本早就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