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5页)
时姒禹已经十九岁,身高九尺九寸。和他父亲一样,也是生得虎背熊腰,英俊潇洒
近年来他一直跟随父亲治水,对父亲所做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知道父亲无罪,尧帝和虞舜是假公济私迫害功臣!他认为父亲治水已经尽力,尧帝和虞舜对父亲的处置太不公正了,他要出面为父亲讨回公道。
姒禹找到虞舜,对他说:“如今洪水肆虐,万民受害,治水排险,刻不容缓,怎么能因家父有罪就停止治水呢?希望天子能容许家父戴罪立功,善始善终完成治水大业。”
虞舜看了看姒禹,暗想,这下子出语不凡,倒是个干大事的好苗子,眼下正愁无人领导治水,何不让他来试一试?如果我推荐重用了他,他必然会对我感恩戴德,这也是化敌为友的一个好办法。对,就这么办。
他沉吟良久方说:“你父治水无功,而且犯有重罪,天子不可能再用他领导治水,我看你身强体壮精明强干,不如让我来奏明天子,保举你来领导治水。”
姒禹点头答应了,他和父亲崇伯鲧一样,十分讨厌尧帝和虞舜的虚伪,心想:如果能让我来领导治水,那当然好,我一定要把父亲丢掉的荣耀再夺回来。
就这样,舜把禹带回帝都,向尧帝推荐了他。
尧帝听从了虞舜的建议,任命姒禹为司空,让他代替父亲崇伯鲧领导治水。
帝密二十六年(壬午,前2139),崇伯鲧和他的家人,除姒禹一人继续留下领导治水外,其余二百余人皆被流放到人烟稀少的羽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西南)。
在羽山,崇伯鲧为了全家人的生存和发展,只好带领大家捕鱼打猎开荒种田。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全家人欢聚一堂,倒也是苦中有乐。只是崇伯鲧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这样无端的遭受迫害,他怎么着心中的怨气都难以释怀。
天道不公,天道不公啊!咳,想不到我崇伯鲧全身心扑在治水大业上,辛苦操劳将近十年,非但没有得到嘉奖和封赏,反而落得个流放治罪的下场,真是可恼可恨!
他搞不明白,如今这算什么世道?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反而受到惩罚,阴险狡诈之徒却能得到高官厚禄。他真想好好的和他们理论一番,问问他们这天下到底还有没有公理。然而,他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人家大权在握,自己有心与之辩解,可人家根本就不给你辩解的机会,你又有什么法子呢?看来自己这辈子是没什么希望了,也只好寄希望于儿子们了。
崇伯鲧暗气暗憋,不久便因恼恨成疾,大病不起。
他自知阳寿将尽,便把十个儿子叫到了床前(崇伯鲧共有十二个儿子,除姒禹正在领导治水,另外的一个儿子也在伯鲧的授意下,偷偷带着他几十年踏遍千山万水精心绘制的“天下水行图”,改名换姓前往治水第一线去协助姒禹治水。因此,此时他身边只剩下了十个儿子)。
崇伯鲧命人取来两捆箭,每捆箭恰好是十支。他先拆开一捆,分给每个人一支箭,让他们折断。弟兄们不解其意,便拿在手里轻轻一折便折断了。
崇伯鲧又把另外的一捆交给他们,让他们轮流去折,弟兄们谁也没有折断。
弟兄们都看着父亲,不晓得他老人家是什么意思。
崇伯鲧语重心长的对儿子们说:“一支箭很容易折断,而折断一捆箭就很难了。这就是团结的力量。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共同协助你们的兄弟禹去治水,帮助他成就一番大业。这就是父亲对你们最后的希望。”说完便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崇伯鲧就这样病逝于流放之地,终年六十二岁。
他死后,他的十个儿子把他的遗体葬在了羽山。
正是:
壮志未酬身先殒,
治水英雄泪满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