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3/4页)
。等到上菜才明白:原来是腌制的油菜花茎。
钱塘人家的菜的确不错,我吃得津津有味,喝了瓶啤酒,不过价格不菲,80多元。
酒足饭饱,我们在烟雨长廊上走走,此时夜深人静,灯火依稀,雨也收场了,感到水乡独有的宁静。我们回到洗洗弄弄,睡在床上,看看电视,便进入梦乡。无梦。
第二天9:30,我们起床,洗漱完毕,便去解决早餐。一出门,发现风大天冷,我花了10块钱(这倒蛮划算的),给朋友买了个披肩(其实是块围巾),勉强御寒。我们只是来西塘小住一天,体验这里的生活,所以没有行程上计划,随兴而走。听朋友说,在永宁桥和安境桥之间,有很好吃的豆腐花和小馄饨。有朋友这样的导游,真幸福,我享受了一顿价廉物美的早餐。
吃完早餐,人多起来了,永宁桥上人满为患,这个的取景点谋杀了许多胶卷,过永宁桥有些难度。今天是星期六,从上海来了一些学生,赶到烟雨长廊下,临湖而坐,画起画来。来西塘画画不仅仅这么一拨人,各个巷口也有,不过很时尚的青年,可能是中国美院的学生。
我们重新来到西街,西街叫卖声泛滥成灾,叫卖大头菜的,叫卖熏青豆的,还有叫卖各种特产的。我走上去问了问这大头菜,价格几乎比话梅都要贵。我对着一个镇民笑道,“难道这大头菜比话梅都要贵。”
她马上说,“我们这里的大头菜,味甘不腻,嚼而不烂,比话梅都要好吃,这话梅是没法比的。”
我是水乡人,更是农家子弟,知道这大头菜是什么玩意儿。当时,嘉善的挑夫到我们桐乡卖大头菜的,不要太多,能值多少钱?即使到现在也值不了多少钱。到这里,这个江南水乡,这大头菜的身价骤升,也就变成了比话梅都要贵的特产了。
走过大头菜和熏青豆,偶尔有几家排场比较大的,正在卖送子龙蹄,红灿灿的,半条街都洋溢着猪蹄味儿。除了猪蹄,还有什么棕叶包包的肉块,荷叶粉蒸肉。走来走去就是这副水乡风貌。
昨天,我打电话给妹妹叫她和妹夫从嘉兴赶来,和我们聚聚,度一个轻松的周末。中午,只有她一个人来了。她说门票要30元一张,如果是游览景点要60元。那些景点,只是几个小噱头而已,小小的馆藏,如张正根雕艺术馆、瓦当陈列馆、黄酒陈列馆等等。看这种馆藏还不如在烟雨长廊看看南来北往游客的脸,来得花样精透。
我们三人在和钱塘人家一桥相隔的钱塘人家分店吃饭。从小说听父母说,嘉善人喜欢吃烂蛤蟆的,而且有一个夏天父亲屁股长疮,吃了清凉解毒烂蛤蟆就好了。有名声又有生活经验,我们就要了一份,大家都喜欢吃。至于那个西塘特色的馄饨老鸭煲是极难吃的,不是其中之一馄饨难吃,而是两者都难吃。我们还要一瓶嘉善黄酒。嘉善黄酒倒是不错,我在老家桐乡也喝过这个酒,味醇甘美。
吃好已经是下午一点了。我们在街上拍了些照片,人很多,照片也拍得很潦草;拍照时,我们来到一条石弄——石皮弄,称“江南第一弄”。现在,水乡们流行第一,江南有六大古镇,都在争醇正、争原汁原味,可谓铆足力气,较着劲,恨不得冠以“天下第一”之美名,西塘终于争到了一个“江南第一弄”了。这弄堂,就是窄,宽只有 1米,两个瘦子相遇,勉强能够通过。
其实西塘很小,走走两个小时,就绕完了。拍完照片,下午二点钟,看看回去的时间还早,就西塘西街一家叫“福聚堂”的茶庄喝茶。里面环境不错,古朴典雅,我们正好选择了一个临河的茶桌坐下。偌大的的茶室,只有我们三个人在玩牌,很惬意,窗外河水在流,风在吹,如果这样度过一个周末的下午倒不错。
三点钟后,来了一帮上海人,五六个吧,是来买福聚堂旁边的房子的,茶庄老板跟一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