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2/4页)

里拉一词,我一直没有机会很好地了解,直到来中甸才沉下心去解读。

“香格里拉”藏语的意思就是“心中的日月”、“一块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想王国。听当地藏民人说,香格里拉是不用到处找,要在你心里找,心里有了,哪里都有。

于是,我搜索枯肠,想想我有没有心中的香格拉。

我突然想到我儿时的乡村:赤着脚在泥土里奔跑的岁月,累了就钻进稻草垛里暖暖地睡上一觉。那时于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那小河,河水很清,可以用“水天一色”来形容,我把小脚丫放在水里,鱼儿也会游聚到脚边,与之共嬉,特是和谐……或许,这段岁月才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现在我来到省城杭州,我就再也没有找到过我的心中的香格里拉。

我曾经告诉许多朋友,我热爱的是泥土的芬芳。因为泥土孕育着希望与绿色,而最不幸的地方莫过于没有泥土的地方。

人都是来自泥土,而归之于泥土,都是自然之子,然而他恰恰是自然界中最暴虐的一个。

二、夜间的香格里拉

白天的香格里拉非常热闹,即使11月下旬这个不适合到香格里拉观光的季节,仍然游客攒动。所幸我到香格里拉已经是晚间,少了几分喧哗,正好可以领略夜间的香格里拉。

我选择了一块与香格里拉宾馆不远的草甸。

香格里拉的海拨很高,空气稍微稀薄,我肺活量不高,因此感到呼吸困难,鼻子有些痛,好像有些毛细血管已经破裂;由于海拔的原因,这里的夜间的温度很低,风从我的领口袖口钻进体内,凉丝丝的,我打了不少冷激凌。

我站在草甸上转了几圈,找不到可以坐的地方,只见树木稀疏,极为空旷,天空很蓝,星星和我的距离很远,远处灯光阑珊,藏民的歌声“咿呀咿呀”地唱着,特别清脆,仿佛能够撕破空气,回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说句实在话,在这里我虽然感到有些生理上的不适,但是我仍然喜爱这片神秘的土地——香格里拉。喜爱归喜爱,并不说明我想永远地占有香格里拉。我不会选择在这里生活。这里属于土生土长的藏民们,属于原汁原味的高原生态体系……就像我天然地属于江南平原文化一样。我无心打破这里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我只想作为一个过客,像一缕风,走过,带不走一片云彩。

软软的草甸,静无一人。我转了半天,发现一块光洁的石头,便一屁股坐下来,燃起一支烟,像燃起了生命,燃起了对大自然的理解的明灯。

我难得可以得到这么完整的宁静的夜——香格里拉毫无保留地给了我!

巍峨的雪山、壮丽的峡谷、纯净的湖泊、广阔的草甸、鲜艳的花海(很不巧,不是花开时节)……宛如有一首歌所唱的: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好像就在英国小说家詹姆斯•谢尔顿笔下《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地方——香格里拉。

但愿香格里拉——能够宁静、平和起来,披上她那特有的神秘的外纱。而在突入的文化,突入的人群面前,香格里拉路在何方?

不过一个香格里拉失去了,一群热情有余的人们会寻找另一个香格里拉。

三、喧嚣的香格里拉

第二天,一早,所有的人都醒了过来,香格里拉也睁开惺忪之眼,喧嚣起来。

当我第二次踏进这片草甸,发现这个命名“香格里拉”的地方,已经变味了,人是那么多。汽车扬起浓浓的废气,空气一下子变得浑浊。驴友们三五成群,在这片土地寻找着什么,充满了猎奇的眼光。

我终于发现一个怪圈:越走近香格里拉,心中的香格里拉却越远了。

香格里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