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2/4页)

加内部会议的人员是熊希龄,梁启超,胡汉民等大佬和周质云,唐绍仪,张骞,程德全,蔡元培等政务院委员,再然后才是财政部部长廖仲恺,司法部部长徐谦,公安部部长郝冰,交通部部长詹天佑四人。

历史上对于这一次会议的命名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根据会议的主体内容应该命名为“三农工作会议”,有的学者则认为根据参加会议的部门应该命名为“三院会谈”,都是吃饱了的。

不过王振宇抵达国民政府后并没有急着下车,而是在车上等王亚樵上车汇报。

王亚樵虽然只是党务调查部江南总站的站长,但是由于其肩负对日情报工作,而且屡立奇功,由此在整个党务调查部系统,除了部长周斓就是他有资格直接面见王振宇了。这次他更是从上海连夜坐火车赶来,有机密事务要面禀大帅。

“大帅,这是我们查获的东西,因为事涉外交,所以我们不得不请示一下您”

王振宇打开王亚樵递过来的文件看了一下惊讶的道:“土肥原贤二,这个人现在居然是上海日本总领馆的武官?”

“是的,大帅。而且根据汪精卫身边秘书的交待,这次汪精卫筹划刺杀行动的经费就是由此人提供的。”

“哦,那就做了他,这个人留着是个祸害。”

“大帅,做掉他容易,可是会不会给日本出兵提供一个口实?”

“亚樵啊,你考虑的到是很仔细,不过你只管做,不过要记得搞成一个意外就好了。”

这一点王振宇考虑的更仔细,一来土肥原人在上海,如果是在南京到有些犯难了,上海则没那么多忌讳。二来英国人,日本人明面上还是盟友了,一个外交官如果死于意外,恐怕引不起什么波澜,别死于非命就行就这样。于是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土肥原贤二就被王振宇改变了命运,无论他在历史上多么厉害,这个时候和王振宇一比,依然是如蚂蚁一般,王振宇这是在作弊了。

正文 第382章 三农问题(三)

王振宇快步走入一号会议楼大厅的时候,即将扶正的国民政府专职副主席王隆中,副主席兼文官事务委员会委员长章太炎,政务院总理熊希龄,参政院院长梁启超,立法院院长胡汉民五大佬纷纷带头鼓掌,欢迎王振宇的到来。

这一刻,全南京都明白了国民政府里谁才是真正的老大,不是别人,正是眼前这个只有二十七岁的年轻人,这点不服不行啊!

大家纷纷入座之后,王振宇自说自话的开始了发言:“突然决定和大家见面开这个会了主要是有几个事情要和大家谈一谈,这第一个事情就是要对已经作古的前清人物李鸿章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个我的秘书陈布雷起草了一份文件,大家待会传阅一下,再加加工,还历史一个清白,一个公道,不要让那些真正搞垮这个国家,让民族蒙羞的权贵逃脱历史的审判。”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原本都以为王振宇要来谈孙文病休之后的问题了,可这一上来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李鸿章的评价问题。拜托,在座的都是搞政治的,这种评论是非对错的事情可不是大家要操心的啊!

王振宇却不在意大家的态度,而是继续说下去:“第二个问题就是三农的问题,准确的说,我们的农村要搞一搞了,再不搞就算我们完成全国统一,我们也逃不出历史的周期定律。这次我在武汉周边的农村走访了一下,发现这个农村地区,封建宗族势力依然强大,农民的收入依然低下,而且对土地的依附性依然很强,这还是我们借着欧战的机会从这个地区抽走了几十万壮丁之后的结果,其他的省份是什么情况那就可想而知了。在座的都是国民政府的精英,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好不容易说服孙文病休的胡汉民现在自然是毫不客气的站出来反对了“王委员长,如果胡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