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3/5页)
?”
老头一摆手,说道:“先别高兴。不过这帮也不能白帮。这样吧。既然你是医生,我平生又爱好研究杏林之道,如此你就陪老头子我说说医经,道道医理。来之前头一句不是说要讨教吗?我知道你是西医,也不叫你为难,只要你能回答上来我几个问题,我就放你一马。”
白文静讪笑道:“老先生这是高看我了。不过能够聆听老先生教诲到是晚辈的荣幸,只是晚辈才疏学浅,有所偏颇还望宽容。”
老头一笑,气道:“还没开始就想耍滑头。”说着脸色一变,正色问道:“既然是学医的,《内经》总该读过吧,别的我也不考,只问你《内经》当中‘道’如何讲,如何用,如何融为医理?”
白文静一愣,原本他还以为老先生能问自己些疑难杂症的药理呢,却没有想到会是“医理”。转载自
要说起来中医中有“医理”存在,就犹如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一般,都讲究一个“心法”,谈一个“悟”字。因此中医的传承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一个老师,教一种课程,结果却出现了不同的流派。
正如有古人说:“用药如用兵,任医如任将。”用兵法上的战略和战术,而用药也是如此,不但要熟知药性,更要切中病机,有的放矢,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而又有人讲究中医为”君臣相辅”,便又是另外一套理论。但终究脱不掉一个“悟”字,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结果中医体系和中华文化一样,玄而奥之。
“阴阳之道”、“天地之道”、“升降之道”、“医之道”、“养生之道”、“养长之道”,这是受到《老子》万物源于“道”思想的影响。此外老子、庄子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聚气养气”、“求生之厚,长生久视”等思想,更是直接影响了《黄帝内经》的养生、预防、医疗等博大体系的形成。
如果是以前,白文静说不定还真要被这个大而全的问题难倒,可是自从他熟读《天圣金鉴》之后,却是对中医学有了进一步更深的理解。
因此回答起来倒是出奇的顺畅,而对面的沈老爷子听到白文静把《道德经》中思想,以及老、庄的理论毫无避忌的拿来主义的时候,到是显得有些惊讶,最后又问了几个跟医理相关的问题,见都被白文静回答上。就不免起了兴致,开始追问一些中医学中专业八级以上的“案例”了。
沈鸿昌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他的主张说白了就是“预防”,就跟时下的保健品似的,讲究一个“调节作用”。而白文静因为受夏小青给他的那本医术以及青囊经的影响,言的是病后去根,根除疾患。
刚一开始沈鸿昌到是真打算“指点”白文静一番,可是两个人南辕北辙的一考究起来,这才现双方理念差别很大。
白文静学习的中医知识都是以外力金石由外治内的方式,和沈鸿昌由内至外的调理,殊归同途,到了最后无非都是治病救人。可是沈鸿昌的调理可就不是白文静的“一刀切”能让普通老百姓接受得了的。
众所周知,眼下这中药一服药下去,少说也得千八百的,一次两次行。可你架不住长年累月这么吃啊!而且看沈鸿昌这架势,每服药光名贵药材就不下三种,试想一下,一般老百姓谁吃的起。
等把沈老爷子的“医道”研究明白了,白文静受益匪浅之余,也不禁想明白了这“沈家药店”为什么生意如此冷静。
但是不得否认,沈鸿昌的医术很高明,最起码在调理人体机能方面,估计在全国数也得是三甲之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沈老爷子会成为江南四大家族之一唐家“御用”健康顾问的原因。
眼见日头西斜,白文静这才艰难的从一位老中医激动兴奋的目光下逃出门外。
长长出了一口气,白文静心说自己这将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