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3/4页)

能力的建议。

最终的讨论结果是,将1号坦克的履带宽度增加1厘米。一截履带只增加了那么短短的一截,却在这些工程师们中间讨论了整整3个小时,都还没有一个合理的结论。最终这1厘米的长度,还是互相妥协最终暂定的加宽长度,只是抱着实验的心态尝试一下。

也许有人会觉得,不过就是一厘米的履带加宽而已,用不着如此讨论和纠结吧?可是在蚩尤公司还有1014工厂,以及他们背后的那些人眼中,这可不是一个小改动。

一小节履带的宽度加了一厘米,一辆坦克上有超过一百多节履带,就等于增加了一米履带的重量。这等于说要多消耗掉同等重量的钢铁,如果生产1000辆坦克,那么这些钢铁的成本,就不能小看了。

再加上这1000辆坦克每天都要磨损这些履带,消耗掉的履带成百上千,每一节上都多出一厘米,加以年月就要多消耗掉更多的成本。同样的原理下,给每一辆坦克加装外挂行李的篮筐,为每辆坦克加厚前端的装甲,累积起来都是惊人的消耗。

更何况,在这些密密麻麻的细节更改清单的上面,还有一封来自前线总指挥官王珏将军的订单——鉴于1号坦克在柳河之战中的卓越表现,新军将这种武器的总采购数量,从1000辆提高到了整整2000辆。

整整2000辆啊!就这个庞大的订单来说,对于蚩尤公司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如果只放在一个1014厂甚至是无法完成的数量。这块大蛋糕让所有军火商人都看到了自己发财的未来,也看到了远方天空中那越来越浓密的战争阴云。

“整整2000辆,我们1014厂就连吃下500辆,都已经非常吃力了。”一名1014厂的生产车间负责人摇头叹息道。这和他们为了1000辆坦克谁生产多谁生产少完全不同,1014厂的极限产能,可能也只有600辆左右。

当然,如果只有这2000辆1号坦克的订单,还不足以让所有人兴奋成现在这个模样。在这2000辆1号坦克的订单旁边,还有包括1号坦克的后续型号研发的决定,以及包括搭载大口径火炮的1号坦克改进型的订单。

加在一起,各种型号的新式武器的采购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辆。

96劣势初显

坦克采购数量的增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王珏更改了大明帝国新成立的装甲师的基本编制,前线的第4批坦克刚刚到货,王珏就在新民城下将自己的装甲师强化到了130辆坦克的规模。

第4批次的坦克一共是85辆,补充了第1装甲师在战斗中损失的几辆坦克之后,一口气给第1装甲师又留下了50辆坦克,禁卫军那边留了20辆,剩下的那些分给了第2装甲师。

而新民县城之战在拉开序幕之后,就几乎和大明帝国新军平日里的演习差不多。坦克掩护步兵在新民县周边的防线上左冲右突,叛军的抵抗根本无法阻止坦克部队在重火力严重不足的防线上冲杀。

叛军的13毫米口径防空机枪虽然利用地形优势击毁了超过10辆明军的坦克,可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整条防线几乎崩溃。战斗从早晨打到中午,叛军就放弃了抵抗让出了新民县城。

毕竟留在新民县城内的叛军并非是什么死战的精锐,而他们现在面对的敌人也提不起他们奋战到最后的决心。日本方面的增援因为行动迟缓的原因,还没渡过辽河,新民守军知道自己无法继续坚持之后,就果断的升起了白旗。

不过这支叛军还算是比叶赫郝战讲义气,他们在投降之后发了电报,通告了日军还有其他叛军,新民已经失守的事实。柳河战役在彰武县和新民县被明军夺回之后告一段落,叛军放弃了辽河以西几乎所有的城市,开始拼了命的加固自己的辽河防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