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4/4页)
难受不难受。
以自我为中心的齐老师,在港岛内地交流会上,表现突出,引人注目。机构快要成立三十周年,为了表示庆贺,提前做好准备,黄主任安排一次录像的活动,就是让内地的同事,说说从事扶贫工作的感受,还有对未来的打算。听起来像是在写回忆录,每个人都要回想做项目的点点滴滴,让更多的人来思考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自己存在的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后怎样改善等等。
这是作秀,大多人都在讲大话空话套话,没有一句实话,内地的不良风气,已经带到了港岛。港岛办公室总部,如果经受不住考验,任由齐老师和她的团队的进攻和侵扰,将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这个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录像完了之后,是参观访问。
德志不想跟荆楚省的同事,任何一个人都不想跟,但是,尽量回避,比如余哥、金莲、尹懋、安德烈、芭比、春燕,齐老师更不用说了,更是如此,见了就烦,不懂装懂,瞎指挥,乱指挥,瞎说乱说,影响人的判断力。
但是,因为荆楚省的人较多,没办法回避,不得已,德志选择了去康保书院。康保书院也是机构支持的,有关系,也经常上港岛各个电视台,她是以青少年教育为主的,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矫正,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所书院没有什么钱,政府拨款也有限,就需要其他慈善机构伸出援手。
对于这次参观学习,德志和春燕跟着港岛办公室的魏会计前往。
康保书院在一座岛上,需要坐船,在港岛出行,要么是坐船、地铁、大巴,要么就是飞机、步行,街上很少看到骑自行车的,因为港岛的街道狭窄,机动车都没地方跑,也没空余的地方停,怎样让单车横行呢?乘船出行是港岛人经常做的事。
魏会计安排好她的儿子,然后带他们上了船。买船票都是魏会计买的,码头有报纸,免费领取,厚厚的一沓,只要你拿得动,尽管拿,因此,在候船大厅里,不少人都在看报纸,也有人在听音乐、欣赏海景的。
德志也拿了一份,边看报纸,边等船。春燕在旁边,没有看报,却要跟德志说话。德志没心情看报纸了,因为春燕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原来,春燕是为了她儿子去康保书院的。最近,她的儿子不太听话,总是跟她作对,春燕从来没在男人面前输过,却惟独拿自己的儿子这个男人没办法。
小伙子到了青春期了,正是叛逆的时候,人这么大个子,打起来都嫌手疼,况且打也不是办法,没办法纠正她认为错的行为。
船来了,人们按照次序登船。过了一会儿,船拉响了汽笛,离开港口,向海洋驶去。
港岛的海还真大,船在海上行,不错,感觉不错,心情格外爽朗,天高海阔,就是一种写照。直升机在海上巡逻,原来是警方派出来巡逻的,密切观察,看海上是否有事故发生,好采取紧急援救措施。
船行走得十分平稳,但不够快,德志看看船舱内的人,都很惬意,有些港岛人还在使用连德志的母亲都不用的手机,相比较而言,港岛人并不是全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节俭的人肯定有很多。这种手机,在内地市场上都很难发现,不晓得怎么在港岛,这个发达地区,还这么盛行。
德志突然想到,就连年干事,还在用在内地早就淘汰的bp机,这样的机子,不能打电话,只能接收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