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5页)

多,吏治越来越*。

第五章:中国和世界的时差(16)

四、 纵欲成风。明代的纵欲风潮大抵也是从成化年间开始兴起,有两个例子似乎能说明这一切:

其一,当时的大学士万安在给皇帝的奏疏中不是谈论治国之道,而是大谈房中术。当时的人们为此讥讽万安,说他“面如千层铁甲,心似九曲黄河”。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如果皇帝不喜欢纵欲,万安会如此上疏吗?

其二:大约在成化年间,梅毒开始在广东流行,并迅速在全国扩散。这是梅毒首次在中国出现,而它选择的时间便是成化年间,从中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社会现状。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一日受千金不为贪,一夜御十女不为淫”,皇宫带头,士人们争相纵欲,淫邪小说流行,春宫画、性药性具在市场上公开出售,青楼妓院生意兴隆,不少显贵开始蓄养家妓,整个社会陷入骄奢*的氛围中,直到明朝灭亡。

正是成化年间的这些“创新”,才使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今天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是,既然天下都是皇帝的,皇帝还何苦设皇庄、设传奉官,带头破坏制度?

纵观中国各个朝代,明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手段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汉、唐的皇帝还只是削弱相权,而明朝的皇帝干脆抛弃了整个官僚政权,直接插手地方事务、直接选官。一句话,明王朝的皇帝不想让自己的权力受到任何哪怕一点点的限制,皇权在明朝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剥夺了穷苦百姓的生活权力,甚至连官僚的权力也予以剥夺(传奉官)和打击(厂、卫特务组织),这样的王朝哪有不亡之理!

当葡萄牙、西班牙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肆进行殖民活动和奴隶贸易时,明王朝对内高筑宫墙,将专制皇权发挥到极致;对外则实行长时期的“禁海”政策,最终使中国与正在形成中的世界市场的距离越来越远。在东西方对抗中处于劣势。

对马六甲海峡的淡漠,实际上就是明王朝对海外贸易的淡漠。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当时的欧洲市场上流通的商品不仅有亚洲的丝绸织品、香料、棉花、茶叶,而且有美洲的金银、糖、烟草、燃料、毛皮和非洲的黄金、象牙等。随着贸易的空前繁荣,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这个时期的世界贸易基本上可以说是海上贸易。

马六甲是东西方交通的必经之路,拥有马六甲既可以把印度人和*人排除出亚欧贸易航线,又可以控制通往南中国海和香料群岛的航线。

公元1511年8月,在葡萄牙人开始地理发现近一百年后,葡萄牙人攻占了马六甲。马六甲是中国重要的藩属国,但直到1520年,马六甲苏丹派人向明朝求救,明武宗才知道了这件事。

当时的亚洲,特别是东亚无疑是以明王朝为中心,在《明会典》上所载的63个朝贡国中有2/3位于马六甲以西,一旦失去马六甲,则意味着明王朝的朝贡体系有可能动摇、瓦解。但明武宗和继位(1521年)的嘉靖皇帝并没把此事太放在心上,只派出使团与葡萄牙交涉,并没动用一兵一卒。以致随后葡萄牙统治马六甲达130年之久,直到1641年才被荷兰人赶走。

葡萄牙人占有了马六甲,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1517年,皮雷士接受派遣随费尔南?安特拉德率领满载香料的船队到达珠江口,并向广州当局表明自己的使节身份。在等待朝廷批准进京的日子里,不耐烦的葡萄牙人强闯珠江口到达广州。在得到两广总督的上奏后,明武宗一开始不答应接见,后来因葡萄牙人贿赂了广州地方的太监宁城和皇帝身边的太监江彬,武宗因而龙颜大悦,批准葡萄牙使团进京等候。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