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第2/2页)
根據地:鄂豫皖抗日根據地是1938年武漢陷落後逐步開闢的,習慣上稱鄂豫皖湘贛抗日根據地或鄂豫邊區,也稱豫鄂邊區、鄂豫皖邊區、湘鄂豫皖邊區。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鄂豫皖根據地發展到東起安徽宿松,西至湖北宜昌,北接河南舞陽,南到湖南洞庭湖的廣大地區,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300萬人。
湘鄂抗日根據地:1938年日軍侵占武漢後,中共鄂南特委成立,組織、發動群眾,建立地方黨組織,開展游擊戰爭,開闢了鄂南抗日游擊區。1942年,新四軍第五師第十四旅主力南渡長江,建立了以大幕山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據地。
地方革命隊伍和原革命武裝組建的根據地具體情況有:
華南抗日根據地:包括東江、瓊崖抗日根據地。1938年日軍侵占廣州後,原在東江一帶的紅軍游擊隊,在曾生等領導下,組成抗日游擊隊,建立東江根據地。1939年2月,日軍侵入海南島,原在當地的紅軍游擊隊和海南島人民,在馮白駒等領導下,建立瓊崖根據地。
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2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北各抗日部隊統一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由楊靖宇領導。&ldo;盧溝橋事變&rdo;後,抗日聯軍團結廣大群眾,進一步開展了廣泛持久的抗日武裝鬥爭。他們以打擊敵人後方和援助關內抗日為中心任務,破壞交通,使日本侵略軍疲於奔命。後來,日軍主力回師敵後,東北抗戰轉入極端困難時期。東北抗日聯軍被迫出沒在大森林中。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和裝備優勢的日軍堅持鬥爭,直到獲得最後勝利。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