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4/4页)

之,不可长保”的思想,一直谦冲退让。山涛任吏部尚书多年,但每选用官吏,都先探好晋武帝的意思,然后对这些候选人亲作评论,供皇帝参考,时称《山公启事》。

山涛控制力可以说是很过人的,就连喝酒这样的小事也不例外。据说山涛喝酒八斗以上就会醉,皇帝有意想看他喝醉的样子,就表面上说是只喝八斗酒,暗地里却偷偷地不断加多了酒,但山涛饮到八斗的时候,就坚决不喝了。正所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山涛可当此誉也。

山涛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他曾多次上书要辞官。皇帝屡次加以挽留。山涛坚决推辞说:“臣闻德薄位高,力少任重,上有折足之凶,下有庙门之咎,愿陛下垂累世之恩,乞臣骸骨。”在哪个溅满鲜血、危机重重的乱世中,山涛辞官归家后,安度晚年而逝,终年七十九岁。在竹林七贤中应该是高寿的了。

向秀

向秀的知名度在竹林七贤中可以说是比较低的,正像他经常在打铁时默默地为嵇康搭下手一样,向秀的为人比较低调。但是向秀却是很有内秀的一个人,他十分喜欢老庄之说,少年时就想为《庄子》做注释。

当时已经有不少人给《庄子》作注了,嵇康也说《庄子》这本书是不需要作注的,注出来反而就没有意思了。但是向秀还是坚持自己的思想,把庄子精心加以注解。完成部分后,他首先拿给嵇康看,并问:“是不是还不错啊?”嵇康也不得不由衷地赞许。由于向秀,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读《庄子》热——“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欣悟,莫不自足一时也”,比之于现在刘心武谈红楼引起的红楼热恐怕犹有过之。

可惜的是,向秀花了毕生心血的庄子注解文章被郭象剽窃了。向秀只活了四十六岁就英年早逝,当时他还有《秋水》和《至乐》这两篇没有注完。向秀死后,他的两个孩子年岁尚小,书稿就零落于外。郭象得到后,就自已注了《秋水》和《至乐》这两篇,然后其他三十一篇都窃用了人家向秀的书稿。当时虽然未必有版税稿费什么的,但郭象欺世盗名,注庄的美名窃居了好久。《龙文鞭影》中的典故也是说:“郭象注庄”,没有提向秀的事。向秀的《庄子注》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著作,《庄子》这本书能在魏晋之时被发掘出来而重新认识,向秀是功不可没的。

。。

魏晋风度--竹林七贤(7)

向秀和嵇康是非常好的朋友,嵇康被杀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思旧赋》,这篇赋很短,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写到:“年轻时读向子期的《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是啊,向秀有满腔的激愤,无法写,不敢写,不能写。所以他只好写了这样一篇言犹未尽的短赋。而我们读了这篇赋,心中却还是被篇中“日薄虞泉,寒冰凄然”的冷气所浸透,耳边也仿佛响起那让人无限惆怅的笛音。

后来,向秀虽然也当过散骑侍郎、黄门侍郎等官职,但《晋书》说他“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做官只是他聊以安身的一个方式罢了,他虽然身在官场,但却像一只网在笼中的野鸟一般,心在山林。

王戎

竹林七贤中的最后一个人物王戎,倒也是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他小时候就被视为“神童”,有“幼而颖悟,神采秀彻”之称。有人夸他两目“如岩下电”,王戎这双会放电的眼也不是盖的,著名的王戎识李的故事就是由他而来的。

王戎七岁时,有一天,他和一群小朋友在大路边玩耍。这时大家才发现路边有一棵枝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