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5页)
可话说出口,就完全不是这个味了。
他道:“你现在是主子了,老说这些民俗哩语未免不合适,下回就别这么说了。”
那就是尽量多掉书袋呗。李薇想像下自己满嘴子曰的样子,被脑补逗乐了。
四爷见她又莫名其妙乐起来,虽不明原因,也被她给带笑了。
算了,反正她也见不着外头的读书人,偶尔见客也不会说错话。在自己家里就叫她自在些吧。
晚膳时,桌上是清一色的大米粥,一盘对半切开的咸鸭蛋,一盘炖豆腐,一盅山药炖排骨,还有醋溜白菜和香菇炖五花肉。
李薇看着这一桌如此家常风的菜怀念死了,这才叫吃饭。要不是身边的人全古装,桌子盘子都太精致,她真觉得自己回现代的家了。
对这一桌全是养胃的菜和粥,四爷微笑了下,算是心怀感激的接受了。他先拿了个咸鸭蛋,当着孩子们惊讶的目光用筷子把蛋白蛋黄全剜到粥碗里,这种吃法他可是从来没当着孩子们的面做过。
李薇排第二,她给四阿哥把咸鸭蛋弄碎拌在粥里,免得他一口吃太咸,还催其他几个孩子:“快吃,快吃。”
二格格和弘昐面面相觑,也都伸了手。
一顿饭吃完,孩子们都告退了。四爷刚才睡得足,这会儿精神就好。李薇抄完四爷给她写的字贴后,无所事事的坐在榻上,他还在练字,突然对她说:“皇上这个月去直隶,你想不想去?”
李薇抬头:“?”这个逻辑是怎么回事?
写完最后一笔,他过来坐下道:“回头我上折子,到时带你一起去吧。”
公款旅游带家属。
这七个大字砸入她的脑海,比起去马尔代夫,直隶也行啦!
直隶是哪儿?
从落地没出过北京城的李薇有些搞不清这古代地名指的都是什么,可她又不好直接问,总觉得这也显得她太没文化了。
但四爷看出来了,贴心的解释说:“就是保定府。”
保定府她有印象,马上道:“是座古都吧?”
四爷道:“宋人时就有了,也有七、八百年了。”
李薇突然觉得,她是身处历史之中没错,可站在清朝,离前面的唐宋却也有上千年的距离。跟它们比,清朝也只是个小弟弟。
166、点睛
四爷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前脚跟她说请旨伴驾去直隶;后脚已经叫苏培盛收拾行李了。
李薇的认识还停在收拾行李=当季衣服来几件+厚薄衣服各几件,内衣多带;别忘了带现金和常用药等。
差别只在以前是提着旅行包和行李箱,现在是衣箱。
所以四爷说过后,她就叫玉瓶把她这几年做好没顾上穿的旧衣多带上几件。每一季的新衣都穿不完;旧衣老送人的话;身边的丫头和李家的两个弟妹都送遍了,弘昐的哈哈珠子和侍卫家里也都收过她的旧衣礼物。
这东西也不能年年送啊。
趁此机会都带出去;穿脏穿破回来也不用洗了。
她想的很好;结果苏培盛带着针线嬷嬷来了;顺便交给赵全保和玉瓶一人一个单子;还有口头嘱咐。
苏大公公道:“这次出去是个累活;来回怎么着也有两三个月。所以主子爷的意思是,主子身边不能没人,你们最好都能跟着去侍候,省得路上叫李主子吃苦受累。”
玉瓶和赵全保就必须要点齐人手上阵了。而李薇这边,针线嬷嬷给她量脚,说是要做靴子,一边道:“这次出去,主子的衣服想要几件?里面穿的多备些,主子爷交待全用细棉布。再做四件斗篷,厚薄各两件。还要防着到时天气变热,夹的、薄的也都要备上。”
李薇:=口=
出去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