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河套大战前的召唤 (第2/4页)

乱越发严重。

他更没想到,郭闳选择事后甩锅,诬陷自己作战不力,使自己再次被撸,又当了苦力。

不过这个时候,是王玄发动家族力量,使得凉州之地对羌人恨之入骨的世家,千里迢迢跑到洛阳告御状、替他喊冤。

汉桓帝在知道此事后,也是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决定亲自过问此事、让他说出实情时,而此时的段熲,却选择了继续背锅。

因为他很清楚,郭闳背后的靠山,可是宦官集团,尤其是这个时候,宦官因为帮助皇帝干掉大将军梁冀,权势更是如日中天,他怎么得罪得起。

最终,段熲选择了倒向宦官集团,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可能会有人问了,段熲为什么不去讨好文官集团?

其实这个问题总结来说,就是三个字………没资格。

那个时候的段熲,就是个小镇青年,出身低,只会打打杀杀、行侠仗义(少习弓马,尚游侠),书读得不好,老师也不牛。

而文官集团,则是更喜欢他的竞争对手。

可以说,东汉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

名将的竞争那是非常激烈。

就拿当时来说,除了将门世家的王家外,还有着三大名将:那就是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和段熲(字纪明)。

他们仨都是凉州人,且表字都有一个“明”字,所以人称“凉州三明”。

看着并驾齐驱,但其实根本不在一个赛道。

皇甫规和张奂二人,都出生于官宦世家,虽然比不上将门世家的王家,但从小也是饱读经书,是出了名的儒生、名士,他们交往的也都是高官、大儒,天生的上流社会精英。

看看皇甫规的亲友团:

祖父皇甫棱,担任度辽将军。

父亲皇甫旗,担任扶风都尉。

弟弟皇甫节,担任雁门太守。

侄子皇甫嵩,汉末名将、如今的北地太守。

老朋友张奂,汉末名将。

再看看张奂的亲友团:

父亲张惇(dun),担任汉阳太守。

老师朱宠,担任太尉。

老领导梁冀,大将军,而且张奂居然还没有受到牵连。

老朋友皇甫规,汉末名将。

长子张芝,汉末着名书法家,人称“草圣”

次子张昶(chǎng),着名书法家,人称“亚圣”

三子张猛,后来的武威太守。

再看看段熲的亲友团,儿子都没有什么名声,手下只有一个还没有发达的董卓,虽然王尘是他的兵法传人,那时候,王尘还没有参军呢。

可以说,不管家庭出身、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生活方式、为人处世、工作机会、朋友圈等等,段熲跟人家都没法比。

文官集团当然更喜欢皇甫规、张奂。

而王家当时只有军权,对于朝廷内部的事,基本插不上手,就算是想要帮助段熲,也是有些无能为力。

不过,段熲人家也是知恩图报之人。

王应当时的救命之恩,他则是将他小孙子王尘收为弟子,带领着不断征战沙场,最终闯出血龙神将的威名。

不过,也正因如此,王玄才会在他靠山倒塌,自己性命不保的时候,伸出自己的救命之手,原来的太尉段熲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则是面具人段熲。

………

翌日。

就在全军整顿,培养彼此的默契度,为河套之战做准备时,王羽则是准备开启新一轮的召唤。

王羽想了一下,这次出战不一定要倾巢而出,大本营还是需要留人的,不过,原本定下来的人肯定不能动,他们都要随军参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