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 (第3/5页)
带来隐患,而且吞并的田地因为无户可耕,出现荒废。等于粮食产量在下降。如果万众一心,加上王画提供的大量粮食,问题又不大,可许多粮商却利用这个机会囤积居奇。所以预料夏收到来时,也就是粮价浮动时,甚至在春天就开始出现一些浮动。
但没有想到洛阳的粮价未涨反跌,这一现象很奇怪。
如果不是王画安排人手去跟踪,有可能还不明白原因。
“不但如此,因为铜少了,但各大商家还要继续做生意,除了官家的飞钱,还有各大商家私办的飞钱。最后只好增加飞钱的发行量。但这个钱是虚钱,一旦事情揭破,手中持有飞钱的必然会兑现。有可能这些商号立即面临破产,所以现在持有飞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铜本来国家就紧缺,所以朝廷下诏在交易时,除了铜钱外,必须夹带一定数量的生绢,来缓解铜的不足。但生绢如果保管得当,也能保藏个十年八年,现在生绢日见价涨,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将生绢拿出来交易。棉布卖方又不愿意接受。可铜呢,本来就不足,自武则天起,到现在的皇上与皇后,又喜欢大兴庙宇,修造了无数金光灿灿的大佛,更加造成铜的不足。民间又有人将铜兑现铜器出售,飞钱如果破产,那么交易时,买方拿不出现钱,卖方看不到现钱,交易必然不会成功。
如果没有交易,会怎么样?
所有作坊的产品最后都卖不出去,卖不出去,作坊必会垮台,就是农民也得不到他们所要的器具,生活艰难。然后事态发展下去,他打了一个冷战,说:,小候爷,要出大事啊,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五十二章 盟友
唐朝历史上,特别是安史之乱后,经常出现每斗米一千文钱以上的价格。()甚至围城时,城内米价超过一万文钱。但那是特例,短时间,顶多几个月时间的浮动,受害的地方也是局部地区。
就是那样,饿死的百姓无数。人相食的情况经常发生。
如果全国出现朱全想像的局面,再持续几年,那真会出大事了。
“不会”王画毫不迟疑地答道。
不是工业时代,唐朝以小农经济为主,只要当政者还没有糊涂到晋惠帝的地步,调整得当,不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就是危机产生了,也有解决办法。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设办银行,发行纸币。纸卓永远不会出现短缺的情况,而且成本低廉。然后通过银行的放贷与存款利息进行调控。但现在提出来,是不现实的。百姓不可能接受。而且这个银行最后不是国家利器,相反会成为各大势力谋财的工具。最后结果只会更坏。出了大事后,首先就会找王画。
王画不会傻到这种地步。因此他都有在大洋洲上试点的想法,却不会在唐朝提出。
第二个就是强行下诏各州县种植一定数量的粮食与杂村养蚕,禁止各地修寺建佛,各个商人囤积居奇。这会牵涉到许多人的利益,王画现在提出来,也不会有人执行的。到了黄河了心就死了,到时候王画不提出来,也会有许多人看到危机,同样提出来。
不要低估了现在大臣的能力,大宋同志。老魏同志不说了,在外面的姚元之,朝中的张嘉贞、魏知古、张说、源乾耀等干臣,武将抛开自己血字营的将士外,有郭元振、薛讷、唐休擦、张仁愿等。
这些人大多看到眼前局势。感到失望,因此寂寞不言。不是代表着他们没有能力,一旦牵涉到唐朝的安危,他们会立即站出来。所以沐孜李说造反,谈何容易,自己只能说在工艺、经济还有其他的一些知识超前领先,真论到执政或者作战的本领。这些人未必真在自己之下。事态发展到一定地步,这些大臣必然沉不住气,站出来直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