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 (第1/4页)
很大的玻璃杯,将上好的香槟当工作时候的饮料呢。
“哦,老大,你来了啊。”在萧永拍了拍他的肩膀的时候,塔南才从屏幕前面把头拔出来,他长舒了口气,说:“正好,我们5分钟前刚把概念版第一次上线运行。这是个很好玩的系统……很科幻。”
说着,他就在屏幕上演示起了他们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百六十九章 实景拼图
在塔南的那个30寸的主屏幕上,全屏演示出来的是一个用简单的绿色线条构成的45度角俯视的三维视图,形成的是一个建筑群的样子,这正是大家都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整个园区。随着塔南按下了一个按键,在整个三维的空间里,出现了一个个锥形,每个锥形都是从建筑的一个点射出,在某处透射出一张照片。每个锥形的大小和角度都不同,但一个个锥形叠加起来,却呈现出了奇异的效果。照片里的内容叠加重合,通过软件的分析,将二维的投影转化成三维的模型,将植物、人物、摆在角落的自行车,纸板箱之类的东西都变成了不甚详细的三维模型,并且表面都还有能够呈现纹理的贴图。而在那些照片中的人物,因为软件的计算不甚详细,则变得比较抽象了起来,从不同角度看,看到的都是那个侧面的照片为主的画面,像是将几张照片减剪下来贴在一起。由于照片数量有限,没有覆盖到整个园区,而在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则向人呈现着绿色的图纸式的线条。
塔南兴奋地解释:“这是那次我们整理王襄临和阿信那帮人聚集在一起的照片时萌发的灵感。因为我们只能记录一些静态的东西,一些环境,却没办法把这些内容组织起来。我回来之后就在设想组织这种内容的方式,有空间,有光影,有静态也有动态,不过,单从静态画面或者仅从录像来看都有些不足。主要是都没办法显示那种空间感。而我们在空间中的活动,肯定是很有意义的。想来想去,就想出了这种组织方法,不过,现在做的这个概念演示版。只有简单的功能。只能呈现一个瞬间的实景空间,连续空间分析的功能我还刚开始制作。”
塔南进行着更详细地说明。||?从二维地照片里提取三维模型的技术,其实已经存在有一段时间了,人们对光学技术的了解使得这种很耗资源的数字分析法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节省系统资源。塔南利用的只是这项技术的一个部分,他并不要求分析出完整的三维模型,而是通过几张照片,拼接出一个大概的样子就可以了。归根到底。实际上他在进行地是一种形式不同的拼贴画而已。在这个系统里贴图,要求是不同的。除了提供图片,还需要提供镜头的特性,拍摄照片时候的镜头焦段、光圈快门组合、拍摄照片的位置和方向。当然,位置和方向是一个相对有宽容度的录入,系统会根据其他照片的情况,综合纠错出一个大致准确地位置。而在录入照片的时候,除了上传照片。就是确定拍摄地点,并且朝着拍摄目标拉一根三维空间里的虚拟的线。然后,系统会按照相机地焦段等等,自动生成锥体。并且开始分析照片里的内容。
“老大,现在系统还很有问题,我在我们自己这里进行拍摄录入。所有的相机都是经过精确定位地,都在这个系统里有非常准确的三维坐标,和目标点坐标。我尝试过容错的自动运算,好像还有不小的问题,程序需要进一步优化。另一个比较麻烦的就是,我对相机和镜头不太了解,不同相机和镜头的光学特性不熟悉。比如,同样焦段的两个镜头。实际上颜色啊什么的都有区别。对同一物体地判定不太准确。而且,不同镜头景深都不同。焦外地那些虚化内容,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还原成数据。还有一个个锥体,这次我都是按照所谓的标准成像范围图表来制作地,但实际上,哪怕相同焦段的镜头,有时候还是有区别的吧?反正,现在看起来是还不错,真的是挺好玩的一项技术,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