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第 四 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一段是讲“道”的本体的,是本体论。“道冲”,“冲”是虚的意思,空虚之意。这两个字就把道的状态点出来了。道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道是空虚的状态,佛学上就叫真空状态。“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就是真空不空,真空可妙有。真空无相,本无一物,无相无物却无不相而不空,能起各种妙用,真空妙有嘛!怎么妙有呢?太抽象了就难以理解,我们以水晶球和镜子来做比喻,就可略得领悟。谁都照过镜子,镜子本是“空虚”的无像之体(喻道冲),但镜子可映现万物,千山万水一时顿现,毫不拥挤,亦无时空的先后方位,这正是妙有啊!再看水晶球,十方世界,万千景象,一球所摄,球体本无物象(道冲),但球却能映现万物,而且随方变现,永无穷尽(而用之或不盈)。道体无处不在,处处在,无形无状,但其妙明功用犹水晶球或镜现影像相似。只要你用水晶球或镜子对应来认识,一旦转过观念来,你就能感悟到其中的奥妙和真实性。我们感官感知的一切物象,就犹如镜像。镜像在镜体上,而你见到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草木丛林,包括你、我、他,皆在道体的“镜面”上,连虚空亦是道体“镜面”上的影像。佛家称的大圆镜智就对应这种证悟。你能展目见一切物相而见“道冲”的本体,就叫见相见实相,就能领会老子大智慧证悟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境界了。
真空实际上是非极性的信息态,道虽“冲”,但不是无生机的死寂,空里边含着无限的生机,佛家称为“真如不守自性,遇缘则变”,犹如镜面遇物(遇缘),随照随现。古人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但对“道冲”的本体来说,其“遇缘”不是外在物象,而是自已的极性业识。随不同的业识展现不同世界,现胡现汉是“道冲”的“而用之”,是循业发现的“相”,是果不是因。所以说“道冲”之本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可展现出无穷无尽的信息结构、能量信息结构、物质能量信息结构。
老子是相对人的感觉来讲的,把道描述成无形无象的空虚状态。所谓的空虚状态,是指它不依赖于能量和物质的形态的存在,以非极性的信息态形成“冲”而妙用无穷的存在。这是老子对“道”的深刻认识又无法表达的一种表达。“不盈”就是不穷尽,是指道的妙用无穷。看起来“道”是空虚的,但不是空无一切,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由“道”的起用而演化出来的。佛学上讲一真法界或真如实相就是道冲的状态。道(一真法界)本来就是真空无相的,本无一物的。这种无物无相的真空,皆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这种本来面目才是真实的存在,故叫实相,所以道是万事万物的实相。而万事万物是“实相”本体的现相(象),就犹如镜体是镜像的实相,镜像却是镜体的现相(象)。一切现相(象)不离“实相”,而“实相”却由现相来体现。凡现相(象)无不是镜体,凡镜体无不在现相(象)中。透悉此理则见相(象)见道,见道在相(象)中。道不异相,相不异道,道即是相,相即是道。所以,庄子讲道在蝼蚁之中,道在砖瓦之中,道在屎尿之中。《心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空”就是“道冲”的“实相”本体,而“色”是“道冲”所现的现相(象)。领悟了“道冲”本体与“而用之或不盈”的体相用关系,就能明白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就是镜体(道冲)与镜像的(现象)关系,也就明白道的作用焉有穷尽(或不盈也)?故老子称为“万物之宗”。
道(一真法界)没有周转循环的生长成亡之属性,没有万事万物具有的极性特征,故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正因此,道存在着无穷的“可塑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