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 (第1/2页)

李彥將銀幣立起,用力吹了口氣,迅速放到耳邊,果然能聽到清越的顫動聲,不由笑了笑說道:&ldo;那就用壓幣,你和鄭書組織一下,千萬要嚴密。&rdo;

銀幣地反面印著簡單的遼東半島地圖,圖案的中央是長槍與火銃交叉的復遼軍軍徽,正面印著大大的&ldo;一&rdo;字,旁邊注著&ldo;錢&rdo;,表示面值為一錢,圓周附近環繞著幾個小字&ldo;復遼軍代銀幣&rdo;。

李彥打算在遼南推行這種銀幣,九分重的代銀幣可以當作一錢銀子使用,銀八鉛二的成色也沒有太多空間,市面上流通的銀錠也不是純銀,朝廷的庫銀能達到銀八鉛二,已經算是上等成色。

鄭書估計這種壓幣的綜合收益不會超過一成,也就是一百萬兩銀錠,大概能夠鑄造一千一百萬枚銀幣,收益在十萬兩左右。

據南方的商人所說,在閩粵一帶,也有少量的&ldo;夷幣&rdo;流通,不過用得不多,就大明來說,所使用的主要還是銀錠,用重量計量,使用很不方便。

鑄幣之所以無法通行,這與貨幣的信用有關,大明的基本貨幣銅錢,因為成色太差,流通信用太低,民間極不願意使用。

屯田、鼓鑄,這是很多官員提出的兩條中興國策,但是很少能夠推行下去,就鼓鑄這一條,官方錢幣的信譽極差,這也使得李彥不得不提高銀幣的成色,以確保這種銀幣能夠得到接受。

&ldo;從下個月開始,可以向商人們宣布,遼南衙署接受代銀幣作為支付貨幣,一枚銀幣等值於紋銀一錢,對一些常有來往的商人,也用代銀幣代替銀兩支付貨款,&rdo;李彥對精作坊製作的壓幣很是滿意,不過要想讓這種銀幣成為被接受的貨幣,顯然不會那麼容易。

&ldo;從均衡的角度來說,發行一百萬枚代銀幣,必須要有十萬兩的紋銀儲備,&rdo;鄭書謹慎地說道:&ldo;遼南府庫的存銀,總共也就是二十多萬兩。&rdo;

李彥對貨幣金融懂得不多,鄭書的一些想法,基本還是他說過的,有些理解難免似是而非。

&ldo;銀幣本身就有價值,可以不需要那麼多儲備,&rdo;李彥說道:&ldo;不過我們還是想辦法發行代幣券,華夏社的印刷技術應該能夠支撐,這件事你抓一下,從下個月開始。可以給復遼軍的將士們發放餉銀,每個人發五錢,先期可以印兩萬兩,衙署也接受代幣券支付。&rdo;

&ldo;只怕外面的商人不會接受。&rdo;鄭書搖了搖頭。

&ldo;現在內部強制流通,不過代幣券地發放一定要做好限制,沒有我的同意,絕對不允許加印,&rdo;李彥說道。相對於代銀幣來說,紙幣的造幣收益就要高得多。但若是失去信用,那也就跟廢紙差不多,最終吃虧的還是老百姓。

李彥似乎聽說過現代貨幣體系,紙幣地發行並非是以黃金的數量為基礎。而是用整個國家的經濟體系作保證,至於其中的複雜關係,就不是李彥能夠明白的了。

遼南地產業規模與存銀數量,尚不足以支持大規模的紙幣發行,所以李彥只打算在年內發放代銀幣、代幣券各十萬兩,遼南每個月地物資輸入都超過這個數,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ldo;此外。我們還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進行運營。&rdo;李彥想了想,覺得應該將銀行做起來。雖然他還不是很明白銀行的運作機制,但可以依著銀行地模式先行運轉。然後再作調整和完善。

&ldo;要成立這樣一種機構,接受貨幣的存儲,或者說以支付利息的方式,吸納存款,以收取利息的方式,發放貸款,並提供貨幣的存取、支付、匯兌服務,這樣一來,就可以將散在民間的銀子聚攏在銀行,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