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第1/2页)
&ldo;真正的火器部隊?&rdo;紈絝們的漸漸被李彥調動起來,王國興眼睛發亮地盯著李彥。
&ldo;是的,真正的火器部隊,絕不是現在那些火銃兵,見著騎兵就是一通亂放,真正的火器部隊,會讓騎兵聞風喪膽!&rdo;李彥大聲說道,雖然火繩槍甚至遂發槍都很難做到這一點,但他相信,只要堅定地在火器的道路上走下去,終有這樣地一天。
&ldo;你們、有沒有信心?&rdo;李彥大聲問道。
&ldo;有!&rdo;紈絝們齊聲大吼,在拓展訓練中,他們已經習慣這樣地模式。
李彥和王國興等人在俱樂部組織了一個贊畫室,對火器營的編制、訓練以及未來地發展方向進行了大致規劃。
三千人的火器營,將組建左掖、右掖兩隊火銃兵,以及左哨和右哨兩支炮兵。
與駱養性的第四營不同,二營的火銃兵每人都將配備一匹馬,這些馬差不多都是紈絝們從家裡弄出來的,駱養性再厲害,也無法弄到幾千匹馬,但是分到眾紈絝身上,每人搞個十幾匹,再從朝廷那裡要一點,兩三千匹馬很快就到位了。雖然有足夠的馬匹,李彥還是說服王國興等人放棄組建騎兵的想法,一則騎兵的訓練要求很高,就算練得再好,也未必及得上馬背上長大的建奴騎兵,與建奴拼騎兵,是最不智的想法,因為大明根本無法動員起數量對等的精銳騎兵。
大明的優勢在於步兵,在於火器,而馬匹可以提高步兵的機動能力,可以組建一支機動能力很強的騎馬步兵,彌補與建奴在機動方面的差距。
二營也擁有足夠的馬匹牽引火炮,與徐光啟強調火炮守城的作用不同,李彥希望炮兵在野戰中發揮作用。
步兵和騎兵作戰,由於速度差距,步兵無法主動進攻騎兵,除非騎兵處於防守要地的處境,才會給步兵陣地進攻的機會。
在陣地戰中,只要火炮能夠跟上步兵陣列,就能發揮重要的作用,李彥不會忽視這一點。
在李彥看來,軍器局現在能造的火炮中,輕型火炮更像是大一些的火銃,就算是有些大型的火炮,炮管也就是二尺,到三四尺,射程既不是太遠,射速也相當緩慢。
軍器局的火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將軍炮,全長四尺五寸,膛長四尺,口徑三到四寸,重一千斤,能發射七斤重的。
在建奴軍中並沒有遠程大炮的情況下,李彥不覺得這種沉重而不便移動的大將軍炮有何作用,反而是其縮小版的虎蹲炮,炮長二尺,重五十斤,可以發射散彈,近距離殺傷密集之敵,顯得更為適用。
隨著新型鑽床逐漸投入使用,軍器局每天能製造五十根左右的銃管,火銃的製造壓力大為減輕,李彥也可以抽調一些人手,展開火炮的試製。
李彥向工匠們提出要求,他需要的火炮,是重量要輕、炮管要長、射速要快的騎兵炮,而不是攻城炮。
雖然之前並沒有關注火炮,不過軍器局一直有製造火炮,相關的數據和資料可以大大縮短新式火炮的研製周期。
火炮製造工藝的核心為炮管鑄造,通常使用泥型鑄造,土模難於製作、耗時長、耗工多,也不能反覆使用。
比較幾種常見的鑄造方法,也只有鐵型鑄造似乎好一些,不過擅長泥型鑄造的徐洪對於是用鐵型鑄造火炮這樣的大傢伙,並沒有多少把握。
李彥則鼓勵徐洪與軍器局的火炮專家一同嘗試,失敗不要緊,只要能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總有一天會取得成功。
除了火炮本身鑄造工藝的改進,李彥對現有的炮車也很不滿意,這些手推車或馬拉大車,在靈活性、牢固程度,以及速度方面都差強人意。
明軍的炮車通常只是運載火炮,作戰時需要將火炮從炮車卸下,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