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 (第3/5页)

如果丁铭真不通过自己同意,将开启胸前的摄像头,舒城会觉得,丁铭很不懂礼貌,内心难免有些抗拒。

可丁铭这时询问,舒城心里,感觉明显好多了。

“丁主持,你随意。”舒城道。

丁铭按下摄像头,舒城发现有一个红点在闪动,显然在开始录像。

“舒经理,听说你去年的时候,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片关于冻土的论文。”丁铭问道。

舒城道:“其实这事是这样的……”

舒城将去年的时候,在高铁一分部,刘老检查路基,自己无意间提出,然后将自己的想法汇成文章,递交给刘老。

后来,刘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了修改,最终发表到了人民日报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舒城并没有独吞冻土文章发表的功劳,毕竟刘老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丁铭很认真的听着,时不时还用笔在笔记本上做笔记。

等舒城讲完,丁铭又问道:“舒经理,听说你在人民日报,还不止发表过一篇文章,除了冻土相关的论文之外,还有另外三篇,关于高铁方面的论文?”

对于这些事情,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只要一查,都能在网上或者之前的报纸查询到。

可舒城却不认为,丁铭会亲自去查询这些内容,很明显,这些东西,都是商航告诉丁铭的。

“是的,不过那是高铁方面的论文,和天路线关系不大。”舒城道。

“舒经理,你能说说,天路线这边,驻地建设方面的事情,以及遇到的困难,比如说饮水、保暖之类的。”丁铭道。

今天参观了舒城项目部,对这一系的东西去,丁铭表现的都很新奇,这些东西,丁铭完全寻找一个切入点,写成一篇报道。

而报道的内容,就要体现出天路线的艰难,施工人员是如何组织施工,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

对于这些,舒城也没有隐瞒,而是用稍微夸张一些的话语,将驻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部说了一遍,同时又道出了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对于这些事情,丁铭听的及其认真,不止录像,连笔记也写了不少。

转眼间过去一个多小时,已经是凌晨十一点多了,而丁铭依旧意犹未尽。

由于对施工了解的较少,加上舒城能说会道,所有事情链接起来,如同讲故事一样的说出,让人听的很入迷。

“丁主持,我看现在时间也不早了,要不先休息吧,改天有时间我们继续聊这话题,你觉得怎样?”舒城建议道,因为舒城见丁铭明显有些犯困。

丁铭一听,也意识到今天聊的所在太多了,也很晚了,合上笔记本道:“行,那今天就先这样,你说的我也记录下来了,往后这方面可能还要麻烦舒经理。”

“谈不上麻烦,我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舒城打趣道。

毕竟明天还要规划现场,再者,丁铭今天赶了一天的路,还出现高原反应,舒城觉得,丁铭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未完待续。)

第四二二章 不负重托

从第二天开始,姚功军亲自到现场监督施工,开工仪式的场地,除了被混凝土硬化之外,还在风鸣山隧道前方,支起了一个大舞台。

在舞台后面,是一个超大的宣传图画,上面用bim制作的一个天路铁路穿越昆仑山,驶入唐古拉山,直达拉萨布达拉宫的图片。

图画中,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山顶,依旧白雪皑皑,被冰川和白雪覆盖,一辆和谐号行驶在铁路上,驶向远方。

和谐号这种列车,也是去年高铁刚兴建的时候,国内制作命名的一种车型。

但舒城却很清楚,在不久的将来,和谐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