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3/5页)
“杨家是杨家,元庆是元庆,这是两回事!”
得这,杨丽华的语气陡然变得严厉起来“昭儿,好歹是太子,一国储君,应该心怀社稷,悲悯天下苍生,怎么变得像女人一样,整天这种街头巷尾的无聊事,难怪父皇会对失望,连我都不喜欢了,昭儿,真的有点变了。”
杨昭胀得满脸通红,他低下头,良久,他叹息道:“我不想变,可久居西京,听闻不到国事,能知道这些已经是大幸,否则我只能斗草看猴戏,要不就是玩角抵,看幻术,听歌赏舞,要么我还能做什么?”
越越伤感,杨昭忍不住潸然泪下,杨丽华注视着他,眼光渐渐变得柔和,lu出一丝怜悯之意,她叹口气道:“好吧!我去给父皇,让再住几个月,有时间,也要去多问候父皇母后,博以孝道,是他们长子,他们会喜欢。”
杨昭喜极而泣,只要皇姑肯替他话,他就能留下了,他心中感ji万分,却站不起来,只得躬身谢道:“多谢皇姑,侄儿铭记于心。”
杨丽华见他居然站不起来,心中又是遗憾又是可怜,轻轻摇了摇头。
………………
时间到了七月中旬,已是初秋时节,白天虽然依旧炎热,但早晚却渐凉,路人也尽量选在上午和傍晚赶路,以图凉爽。
相比较长安,洛阳的官道更加宽阔笔直,路土夯得非常紧密结实,官道修好两年,依旧寸草不生,而且一路行走,并不像关中道路那样扬尘,两边种满了高大的树木,此时正是处暑,秋老虎发威,可这条官道上却树荫浓密,凉风习习,空气中含着一丝清凉水分。
这天下午,洛阳以西的官道上走来一行人,正是回京奔丧的杨元庆一行,一共只有十三人,除了元庆和杨巍外,还有元庆的丫鬟绿茶,另外还有十名亲兵随行。
隋制中并没有什么亲兵的规定,但可以有随从,随从的多少也是根据官爵等级而定,等级越高,随从越多,在杨元庆的官职中有一个重要的勋职,开府仪同三司,中间最关键就是‘开府’二字,在北魏,这就意味着能够自建军府,故名开府,在大隋,军府是不能自开,但开府却意味着可以建府,可以有随从家丁,所以杨元庆带了十名亲兵也并没有越制,相反,这还是一种低调的表现,大户人家主人出行,随从都不止十人。
杨元庆也是第一次来新都洛阳,在路上走了二十天,他的悲痛之心也渐渐淡去,只留下一种刻骨的伤感,藏在心中,开始是一路沉默,进了关中后,他也有了一点谈笑,尽量缓解大家旅途的压抑。
他见杨巍一路郁郁寡欢,知道他是因为歉疚自己,如果他不隐瞒半个月,他们在接到第一封信时便及时赶回,不定还能最后见到祖父一面。
杨元庆已经劝他几次,信在路上要花费很多时间,就算他们马不停蹄赶路,也来不及,可不管怎么,杨巍总是心结难解,杨元庆也不想再劝他。
杨元庆一直在留意两边的大树,他见一路大树都是新植,心中暗叹,古时不比后世,移植大树的成活率极低,所以又有‘人挪活,树挪死’之,移植十棵方能成活一棵,这一路几十里都是浓密大树,少也有万株以上,这需要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
他在五原郡也听洛阳新都修得奢华无比,本来还有点不信,因为杨广下旨,修新都务必求简,可现在连一条官道上的树都种得如此奢侈,其他的工程便可以想象了。
杨元庆心中明白,这就是杨广的做事风格,喜欢做大手笔的事,出手阔绰,和先帝的节俭完全不同,自己祖父、宇文恺他们修建新都,杨广是时时掌握进度,如果不是他默许,新都怎么敢修建得如此华丽壮观。
“公子,这空气中总有一点湿意,是不是因为靠近黄河?”丫鬟绿茶在一旁笑问道。
绿茶跟了杨元庆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